当地时间10月7日至9日,欧盟与英国就双方未来关系再次展开为期3天的谈判。这也是欧盟本月中旬举行峰会前的最后一轮正式谈判,备受外界关注。
谈判气氛出现改善
从会后发表的声明看,谈判进展有限,但气氛向好,双方均表示仍将致力于达成自贸协议谈判。舆论普遍认为,目前欧英双方主要分歧难消,“无协议脱欧”风险依然很大,加之欧洲多国正面临疫情反弹挑战,欧英经济均可能受到负面影响。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日与英国首相约翰逊通话,评估欧英未来关系谈判情况,双方认同达成协议的重要性,要求加紧谈判以弥合“显著”分歧。
欧英未来关系谈判自3月初启动以来波折不断。英国政府9月9日公布了内部市场法案,旨在为明年国内4个地区贸易流通设置规则,其中涉及北爱尔兰的条款被认为凌驾于此前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之上。欧盟对此反应强烈,要求英国删除争议条款。欧盟10月1日正式致函英国政府,启动违约司法程序。外界一度认为,双方谈判濒临破裂。
最新一轮谈判气氛有所改善。英国“脱欧”谈判首席代表弗罗斯特和欧盟首席谈判代表巴尼耶均对媒体表示,双方的磋商具有“建设性”。弗罗斯特表示,协议大纲已“清晰可见”,尤其在货物与服务贸易、运输、能源、社会保障及参与欧盟计划方面。他希望欧盟进一步展现灵活性。
从最新的进展看,欧英就双方居民社保互惠谈判接近达成一致,知情人士称这是“迄今为止最积极的一个信号”。在政府补贴方面,弗罗斯特表示,英国愿意就政府补贴政策同欧盟进行讨论,双方在这方面达成的妥协“比一般自由贸易协定走得更远”。这意味着双方在该议题上有妥协的空间。
巴尼耶近日表示,同英国达成协议是可能的,预计在10月中旬之后,双方将继续谈判。弗罗斯特表示,还有很多务实议题需要谈判,在任何情况下,达成协议的机会都是存在的。
关键领域分歧难消
公平竞争环境和渔业问题一直是双方谈判的核心分歧。
目前,双方在渔业资源分配的立场差距巨大。据媒体分析,英国政府将渔业同主权问题挂钩,将渔业权益划分权当作“脱欧”之后获取独立性的标志性权利之一,并已向本国渔民承诺提高本国捕捞产量,因此不愿作出让步。
欧盟一直实施“共同渔业政策”,当前的份额分配是在多年前划分的。目前,欧盟约有17.8万人从事渔业捕捞,对英国水域依存度高。欧洲渔业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42%的欧盟海产品是在英国水域捕捞的。欧盟寻求继续与英国分享渔业资源,提出按固定配额、以国别为基础进行渔业资源分配。英国则希望以渔业资源位置为基础进行划分。在划分时间上,欧盟希望有一个长期解决方案,英国则希望每年谈判一次。
布鲁塞尔咨询机构“第一政策”分析师伊格·萨基思认为,在渔业资源谈判方面,英国有更大主动权。如达不成协议,理论上英国可以禁止欧盟渔船在英国海域进行捕捞作业,欧盟渔民净收益将损失一半,至少6000人将失业。不过此举对英国渔民并无益处,即便英国渔民捕捞产量上升,也难以进入欧盟市场,或者需缴纳关税。英国的策略可能是以此争取欧盟在贸易方面的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