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一次厦门、两次深圳、两次珠海、三次海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经济特区考察,始终关心经济特区的改革发展。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0-10-14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深改委会议等研究部署相关重大发展战略,多次在关键节点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为经济特区改革发展领航导向。

  2018年参加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发挥好经济特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殷殷关切寄托着对经济特区的深情厚望。

  经济特区,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分量。

  历史的镜头拉回40年前,当时中国正徘徊在“向何处去”的十字路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

  1979年,习仲勋等广东省委负责同志向中央提出在毗邻港澳的深圳、珠海和重要侨乡汕头举办出口加工区的建议,得到邓小平同志大力支持。

  在党中央统筹部署下,1980年8月26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成立,经济特区在中国正式诞生。中国也由此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对外开放画卷。

  1988年,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设立。

  改革开放春潮滚滚、势不可挡,蕴藏在亿万人民中的活力充分释放,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隽永深刻、高瞻远瞩。

  在那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深圳莲花山公园,种下一棵高山榕。

  矗立有邓小平同志铜像的深圳莲花山,是深圳人、也是中国人民心目中改革开放的一座“高峰”;不远处的仙湖植物园里,1992年再次来到深圳的邓小平同志,也种有一棵高山榕。

  两棵高山榕,传唱着春天的故事,续写着特区发展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