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这次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正是对第一个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谋划。到那时,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设想,将提前15年成为现实,而“十四五”则是这一阶段的开篇之作。
对于历经苦难与辉煌的中华民族来说,现代化国家,曾是如此期盼却遥不可及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懈奋斗的目标,即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成为现实!
今日之中国,已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
向内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向外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和平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广泛深远,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面对历史的重托、人民的期待,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登高望远、运筹帷幄。
事实上,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就开始关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考,并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就相关重大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及时研判、及早研究。
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如何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现代化新征程?如何在世界的动荡变革期延伸和延展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在化危为机中下好先手棋、赢得发展主动权?
“在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党内外、国内外都在看着我们。五中全会要在历史关键时刻对国家发展走向作出战略指引。”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铿锵有力。
无论在国际多双边场合,还是走进田间地头、产业园区调研,抑或主持召开一场场重要会议、一次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在深入调研和思考中把脉发展大势,回答时代之问。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谋划,充分体现在起草组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之中,并且成为此后约200天文件起草全过程的根本遵循。
——为新时代新征程的领航图把准方向。
明确“十四五”时期的时代方位,从“两个大局”出发阐明中国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谋深虑远,深刻阐明制定好“十四五”规划建议的重大意义。
“制定好‘十四五’规划建议,为编制规划纲要提供依据,向社会传递未来5年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优先领域、重点任务,有利于引导全社会汇聚共识、凝聚力量,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明确研究制定规划建议的总体要求。
“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必须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确定的重大战略部署,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要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在具体工作方法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考和起草文件继续沿用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时五个“相”的工作法: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面向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中期规划和长远展望相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