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浩荡,大海磅礴,浦江璀璨。
11月4日晚,形如“四叶草”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再次盛装绽放。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以视频方式发表主旨演讲。这也是习近平主席连续3年在这一场合向世界宣示中国主张。
承诺扩大开放,倡导合作共赢,呼吁携手共担。3年来,习近平主席的进博会主旨演讲洞察历史大势,引领进步潮流,展现新时代中国与世界交融发展的自信担当,奏响各国共迎挑战、共建更美好世界的和鸣乐章。
(一)
一诺千金重。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迈入寒秋,多国暂停或取消国际大型展会。特殊之年、大考之年,中国成功举办了一届安全、精彩、富有成效的进博会,殊为不易。
“中国在确保防疫安全前提下如期举办这一全球贸易盛会,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说。
“进博会如期举行,得益于中国率先在世界上控制住疫情,率先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恢复经济正增长。”贺利氏大中华区总裁艾周平说。这家德国科技企业连续3年参展,今年在华销售不降反升,迎来效益最好的一年。
东方之约,中国之诺。从2017年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首次提出举办进博会,到主持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总体方案》,再到批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实施方案》……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进博会由创意变为创举,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
“四叶草”内,聚四海宾朋。在这里,既有世界500强等行业龙头,也有前来试水的“初生牛犊”;既有来自发达国家的百年老店,也有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中国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构建货通天下、全球同享的合作大平台。
“这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习近平主席在首届进博会上说,进博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曾经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何去何从?合作还是对立,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以邻为壑?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面对“逆全球化”思潮,习近平主席的主张一以贯之: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各国应正视其“双刃剑”作用,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使之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环顾当下,世界正进入动荡变革期。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更加凸显。
“我们应该坚持以开放求发展,深化交流合作,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坚决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
开放、合作、拉手、拆墙——习近平主席在进博会上呼吁各国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为世界经济走出晦暗隧道指明方向,为大变局下国与国如何相处确定基本原则。
(二)
双循环,共发展。
第三届进博会,是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后首个主场国际盛会。习近平主席领导谋划的面向“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的宏伟蓝图在展会期间备受关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面对大变局、新使命,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展会前,有的海外媒体提出,新发展格局是否意味着中国将改变现行开放政策?
4日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的回答鲜明有力: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