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沐浴真理之光 汇聚复兴伟力 ——党的十九大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纪实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0-12-10 

犹如壮丽的日出,马克思主义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锻造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铿锵有力。

  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

  伟大的新时代,必有伟大的思想领航。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扬思想之旗、夯实理论之基,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把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注入澎湃精神动力。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科学指引下,工程紧紧围绕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根本任务,在经典著作编译、理论研究阐释、重大问题研究、学科教材体系建设、壮大人才队伍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呈现新气象。

  强基固本、与时俱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教育人民

  超过7100万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再次刷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创造的出版发行纪录。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同样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庄严地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郑重地把这一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新时代加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这一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使这一思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用思想火炬引领“中国号”复兴巨轮破浪前行。

  ——抓住“关键少数”,“头雁效应”至关重要。

  工程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以专题的形式深入阐释这一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并制作图文并茂、音画同框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党员干部听学新思想。

  工程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内容丰富、结构严整,忠实原文原著、文风生动朴实,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权威学习材料,为广大党员干部系统把握新思想提供了权威读物。

  结合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工程组织编辑印发“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全面深入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强忧患意识  防范风险挑战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等《党委中心组学习参考》,为领导干部学习提供重要资料。开展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列席旁听,对学习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推动把理论学习这项“软任务”变成“硬约束”,领导干部带头学、跟进学成为学思践悟新思想的“排头兵”“领头羊”。

  ——彰显理论真理力量,基础在于研精阐微。

  理论既是塑造,也是建构。世界上的任何理论都是从无到有塑造建构的结果,是对实践的理性反思和提炼升华。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经党中央批准,10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在中央党校、教育部、中国社科院、国防大学、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成立。

  凭借雄厚的研究实力和精干的研究队伍,这些新平台在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2020年8月出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正是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的重要成果。这部著作在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建构上下了很大功夫,向前迈进了一步。

  今年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全国和各省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先后在中央主要报刊上发表理论文章1000多篇,“既讲是什么、又讲为什么,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有力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感染力。”

  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

  工程在北京、上海、福建等地连续举办多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理论研讨会,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宏观上把握理论概貌,微观上探求精神内涵,对理论的认识进行新的深化和拓展。

  ——实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重在推进大众化通俗化。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专门参观了艾思奇纪念馆,强调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

  就在一年前,一个立足全体党员、面向全社会的新思想学习平台——“学习强国”亮相,上线3个月注册用户总数就突破1亿人。17个板块、180多个一级栏目,海量免费阅读的期刊图书、视频公开课、影音作品,更好满足了干部群众多样化、自主化、便捷化的学习需求。“学习强国”入选“2019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工程推出《法治面对面》《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新时代面对面》《新中国发展面对面》《中国制度面对面》等系列通俗理论读物,发行总量达数千万册;《马克思是对的》《脱贫攻坚在路上》《必由之路》《我们走在大路上》等专题片,在全国范围引发追片热潮和热烈反响;国家博物馆的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专题展览,观众累计超过120万人次。

  积极探索对象化、互动化宣讲形式,工程以“小切口”阐述大道理,以“身边事”印证“天下事”,基层宣讲用心用情、亮点频出:

  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一个个宣讲的集体与个人,充分展现理论贴近大众的亮丽风采。

  工程组织推出的7集动画片《领风者》登陆互联网,第一次用动画的形式再现马克思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迅速占据B站动画国创区首播在线观看榜首、优酷动漫热搜榜榜首。

  如今,马克思不再是“熟悉的陌生人”,“高大上”的经典著作日益为年轻人所认知所关注。

  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

  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日益彰显,神州大地上思想之光转化为前进伟力的生动画卷渐次展开。

  课题攻坚、磨砥刻厉,增强理论解释力、话语说服力、实践推动力

  15年前,盛夏的余村依山抱水,竹海绵延,一派江南风韵。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这个浙北小村庄,首次创造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15年后,一场围绕这一重大理念的工程论坛同样在这里举办。与会专家深入研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脉络、哲学思考、理论要义。

  这是一次跨越时间的绿色之约,也是一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想盛宴。

  把握时代脉搏,解开思想扣子。

  工程专家大力开展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加强重大思想理论问题的辨析引导,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说服力、战斗力不断提升。

  ——以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

  工程充分发挥理论研究高层次人才密集、与实际部门联系紧密、辐射带动作用强劲的优势,先后设立200多项重大课题,组织精兵强将开展集中攻关,推出一大批有理论深度和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启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新时代中美关系研究”“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内涵研究”“社会结构与阶层变化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等重大课题,众多研究成果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批示指示,为治国理政、咨政育人提供了参考启示。

  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承担的“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工程课题,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进行了多维度研究,形成“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重大历史贡献和历史经验研究”等系列专题报告及研究文章,出版《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新境界》等阶段性研究成果,受到社科理论界的广泛好评。

  ——创新理论研究工作机制

  当代中国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最宏大最独特的实践创新,为理论发展创造了无比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

  工程精心组织理论研究“五路大军”,发挥高校、党校、社科研究机构等的积极性,着力整合优势资源、强化融通融合,打破不同地域、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界限,进行“兵团式”“集群式”协同作战,产生了规模效应。

  工程设立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现实问题研究”课题,汇集数十位来自全国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实务部门的法律学者;“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研究”课题,由上海市委宣传部牵头,汇集江苏、湖北、重庆、四川等地研究力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课题,调动中央党校、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研究单位群策群力……在组织重大课题研究方面,工程走出了一条跨区域、跨领域合作研究的新路子。

  ——在辨析引导中汇聚共识

  工程重点资助和支持6家中央报刊和33家省级党报理论版建设,坚持理论立版、理论办版,推进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队伍、传播机制建设,着力提升理论文章的说服力感召力,努力打造多层次理论传播全媒体矩阵,充分发挥党报党刊的思想引领作用。

  关键时刻激浊扬清、弘扬正气,尤需举旗亮剑、敢于斗争。

  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社科院牵头的课题“新时代与新中国70年历史经验研究”刊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等系列理论文章;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伟大斗争,刊发《力挽狂澜定乾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抗疫斗争生动实践》《新时代不朽的精神丰碑》等文章……敢于发声,善于发声,用正确声音占领舆论阵地,彰显事实的力量、道义的力量。

  面对西方“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唯心主义等错误思潮,面对歪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歪曲党史国史等噪音杂音,工程专家化笔为剑,在理论斗争中拨开思想迷雾,让真理越辩越明。

  积极打好意识形态领域战略主动仗,绝不给错误观点留下传播空间。

  为廓清中美经贸摩擦中出现的悲观论、“恐美论”、“中国无理论”等,面对美国政要抹黑攻击中国的不实言论,工程连续推出《不畏浮云遮望眼》《泾渭由来两清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等重磅文章,深刻揭批美国政府霸凌主义行径表现和危害;为批驳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节点上出现的错误言论,工程刊发《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的出兵决策》等系列文章……立破并举,匡正驱邪,“钟轩理”成为引领思想舆论、统一社会共识的响亮品牌。

  立德树人,凝心铸魂,培养信仰坚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