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自卑与超越:一位曾留守大学生的叙事研究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01-20 

20171021日,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1],这足以看出国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视。曾留守大学生,即曾经有过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本文选取一名曾经有过长达13年之久留守经历的大二女生小玲(化名)为研究对象,旨在以一个曾经有留守经历的成人角度看待留守经历所带来的复杂影响,与以往诸多研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本研究再现当事人复杂的成长历程;第二,当事人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谈留守经历所带来的影响,更具参考性和可信性。“叙事学认为,世界上实际发生的一切事情在尚未被人采用语言表达出来之前,是按照“本来”的面目以“故事”的形式存在的。”[2]因此本着这种原则,尽量还原小玲留守经历的“本来”面目。同时,付敏、田慧生指出“教育叙事研究往往聚焦于理解个体过去的或者历史的经验,以及这些经验是怎样对现在以及将来的经验发挥作用。”[3]因此本文还要还原当事人小玲的留守经历对现在以及将来如何发挥作用的本来面目,旨在正确认识留守经历对小玲产生的影响,同时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提供工作思路。付敏、田慧生将教育叙事研究的正文分为“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实施过程、研究的结果与分析四个部分”[3]。本文也将按此四部分进行。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方便抽样的方法在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三个年级发放问卷1598份,回收有效问卷1499份,筛选出有过留守经历的大学生841人;由于访谈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将大三年级的曾留守大学生排除,筛选出697人;学者李艳兰在研究中指出,分离年龄和分离持续时间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攻击性的影响显著,开始分离年龄越小、分离时间越长、父母与孩子的联系频率越少、由祖辈或其他人监护,成年后其自杀意念、攻击性水平越高[4]。据此,又从697人中筛选出留守持续时间超过3年的共计487人,以留守年龄为条件从中筛选出0-13岁开始留守的共计427人。至此,根据这427人的辅导员推荐以及笔者所在项目团队交谈,综合考虑自愿、方便性等因素,最终选定本文的研究对象小玲。

三、研究的实施

(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为掌握一手资料,主要通过访谈等方式进行,期间研究对象随时将其认为值得研究的偶然回忆起的事件以微信、QQ等方式传达。同时,在必要时同其家人、同学、老师等也以上述形式进行交谈,主要收集与研究对象留守经历相关的典型事例和与其心境成长过程相关的关键性事件。此外,研究对象有记日记的习惯,这也成为获取原始资料的重要途径。

在正式访谈前与该生交谈过,相互有一定的了解与信任,且在告知研究目的后,研究对象很乐意分享其成长故事,也希望通过对她的研究能够让更多有类似经历的大学生甚至留守儿童成长得更顺利。因此,整个访谈氛围都较轻松,研究对象非常配合,这也为后期研究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