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巩固了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和谐稳定的社会条件为友善理念的传承和发扬创造了充分的场域,然而改革开放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为新时代友善价值观的确立带来挑战。
1.社会金钱崇拜的乱象
“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时期,个人主义、物质至上主义不断解构着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念,金钱关系和利益关系不断消解着本该互帮互助的社会关系,是社会逐渐患上了‘道德冷漠症’”[]。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逐渐凸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等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合理诉求被过度泛化,衍生的金钱崇拜、功利至上、破坏生态等等社会乱象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一方面,价值观念的功利泛化倾向由经济领域渗透到道德领域,使大学生忽视国家、集体利益,凡事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淡化了友善意识。另一方面,“人脉就是钱脉”等拜金主义思想严重削弱了传统友善品德和新时代道德文明的影响力,使大学生狭隘地将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从而逐渐放弃了精神世界的富足和对友善价值观的追求。
2.学校素质教育的弱化
友善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大学生的友善培育与高校建设息息相关。然而,新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高考制度给大多数平民学生提供了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同时高考的重要性也使中学教育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高尚品德的培养,密集而繁重的课程安排使友善观念的培育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缺乏可行性。其次,高校的德育培养有待提升。一方面,一些高校不重视思政课程的建设,使思政课程缺乏创新性与吸引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千篇一律,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的例子比比皆是。另一方面,高校德育教师质量层次不齐,与学生数量也不相匹配,负责思政教育的职员在其繁杂的工作中难以针对大学生的友善培育进行科学而又有针对性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