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日语口译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设计创新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02-28 

(一)总体思路

在进行教学时,要全面把握《纲要》的理论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克服教学理念的狭隘化、教学内容的碎片化、教学方式的单一化。思政教育不是孤立片面的,它是一套完整的理论,是一种先进的思想,它有主线有重点。在专业课中死板、强硬的插入政治学习或者在每节课都特意设置一个思政教育环节,可能反而会干扰正常教学节奏、增加学生的反感。因此,教师必须在准确把握专业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思政元素导入课堂的路径,寻找最佳切入,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成效。

(二)《日语口译理论与实践》的课程特点

分析课程特点,是课程设计的重要前提。《日语口译理论与实践》为日语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集听说读写译为一体的主干课程,课程开设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共32学时。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口译课程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含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从教学对象来看,主要是大三大四的学生,有一定的日语基础知识,但是个人之间的日语水平有差距;从教学目标来看,注重提高学生的口头翻译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从教学模式来看,突出实践性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目前日语口译课程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其一,教学方式单一、僵化,教学过程大多集中在词语句子的分析上,忽视口译技巧与能力的培养;其二,优质教学资源缺乏,教师依赖教科书,对已有的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率低;其三,由于口译的高难度与专业性,造成大多数学生对口译课有畏难情绪;其四,学生今后的择业方向造成他们对口译课的不重视。

    (三)课程设计创新的路径

1.以思政元素作为教学资源,解决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比如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重要中央文献等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又在无形之中获得了思政教育,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巧妙融合。

2.脱离旧式的单词语法型教学环节,解决教学方式僵化的问题。一是用好同传室设备,采取录音、回放、互评、反思的模式,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和听到自己和他人的表现,总结优点和不足;二是增加场景模拟的环节,让学生在各种场景中练习口译;三是巧妙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案例讨论的素材,比如最新上映的电影《夺冠》,和学生一起讨论电影的主题,引导学生学习女排精神,培养家国情怀;四是引入翻转课堂,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教师协助学生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

3.因材施教,合理设置目标,正确引导,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和不重视心理。针对不同日语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比如句子的口译和段落的口译;增加一些有趣的环节,比如单词接龙,激发学生的兴趣;邀请毕业生分享经历,更生动具体地向学生说明口译能力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

4.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力军”作用,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课程思政的一面旗帜。育人先育己,如果每位任课老师都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过硬的政治素养,那么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就是鲜活的思政素材。课程设计的导入部分,加入“教师分享环节”,由教师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讲故事的方式,真诚地感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