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A老师授课的实验班和对照班中成绩“好”的学生,Spss 17.0对后测的协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两班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策略后测的协方差分析结果
学习策略 |
源 |
Ⅲ型平方和 |
df |
均方 |
F |
P |
复述 |
协变量(前测) |
16.989 |
1 |
16.989 |
0.193 |
0.663 |
组别(班级) |
0.173 |
1 |
0.173 |
|||
精加工 |
协变量(前测) |
4.014 |
1 |
4.014 |
1.523 |
0.226 |
组别(班级) |
1.821 |
1 |
1.821 |
|||
组织 |
协变量(前测) |
8.256 |
1 |
8.256 |
0.01 |
0.921 |
组别(班级) |
0.011 |
1 |
0.011 |
|||
批判性思考 |
协变量(前测) |
24.222 |
1 |
24.222 |
0.026 |
0.873 |
组别(班级) |
0.023 |
1 |
0.023 |
|||
元认知自我调节 |
协变量(前测) |
3.785 |
1 |
3.785 |
0.05 |
0.825 |
组别(班级) |
0.03 |
1 |
0.03 |
|||
时间/学习环境管理 |
协变量(前测) |
0.886 |
1 |
0.886 |
0.509 |
0.481 |
组别(班级) |
0.383 |
1 |
0.383 |
|||
努力调节 |
协变量(前测) |
2.07 |
1 |
2.07 |
0.007 |
0.935 |
组别(班级) |
0.005 |
1 |
0.005 |
|||
同伴学习 |
协变量(前测) |
4.243 |
1 |
4.243 |
0.079 |
0.781 |
组别(班级) |
0.118 |
1 |
0.118 |
|||
寻求帮助 |
协变量(前测) |
1.542 |
1 |
1.542 |
1.851 |
0.184 |
组别(班级) |
0.918 |
1 |
0.918 |
如表2所示,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实验后,基于云班课的大学英语BL教学与基于传统多媒体教学的授课班级中成绩“好”的学生的后测的英语学习策略在9个维度上的p值都大于0.05,即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是否使用基于云班课的BL法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没有显著性影响。
4.2成绩分类为“中”的学生学习策略数据比较分析
对于由A老师授课的实验班和对照班中成绩分类为“中”的学生,Spss 17.0对于其英语学习策略后测得分的协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两班成绩“中等”学生学习策略后测的协方差分析结果
学习策略 |
源 |
Ⅲ型平方和 |
df |
均方 |
F |
P |
复述 |
协变量(前测) |
7.381 |
1 |
7.381 |
4.939 |
0.034* |
组别(班级) |
6.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