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生态文明建设对马克思自由个性实现的贡献 ——基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分析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05-10 

唯物史观将现实的个人看作是一切生产发展的前提。马克思所提出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1857-185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被表述为自由个性。自由个性关注的是个体的发展,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自由个性的实现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的自由个性的实现离不开人的主体性的确证,而这一主体性确证的前提条件则是生产力发展所提供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支配下的工业文明时代,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出现了异化”,进而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人的主体性。因此,出现了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社会发展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1],其提出的目的就是在坚持人的主体性的唯物史观要求下,以期实现生产力发展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辩证统一,进而为实现人的自由个性做出贡献。

一、 旧式生产方式对人类自由个性的阻碍

自从人类进入机器大生产以来,科技发展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巨大改变,人类也从原先的敬畏自然转向征服自然,自然环境对人类而言成了单向度的利用关系。在人类无节制的劳动作用下,我们所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其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人的自由个性的实现在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中产生了阻碍局面。这种阻碍局面表现为,对人的自由个性的内核,即人的主体性的剥夺;对人的自由个性实现的前提条件,即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对人的自由个性实现的重要环节,即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公平权的剥夺。

(一)剥夺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性

人的主体性指的是人在客体对象面前所表现出的自由、主动地位和特质。也就是人对于自然环境这个客体,理应处于自由、自主的状态。这种自由、自主的状态首先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界这种和谐状态,使得自然界不会成为人类个性发展的阻碍。然而,在工业文明时代,科学技术取得巨大进步,人类利用科技的发展,在物质利益的支配下,用过于粗放的方式对待自然环境,无限制地获取自然环境的经济价值。结果造成了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和生物资源等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人类的破坏。正如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奥康纳所认为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自然界对经济来说既是一个水龙头,又是一个污水池,不过这个水龙头里的水是有可能被放干的,这个污水池也是有可能被塞满的。”[2]


我们人类不能过于陶醉于对自然的每一次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3]其报复的结果就是,自然灾害多发;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不断减少;空气质量变差,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等等。人类在自然环境中逐渐处于被动地位,被环境控制和制约,这样也就逐渐的剥夺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性。人与自然和谐状态被打破,人类的个性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越来越得不到发展,自然界逐渐变成了阻碍人类个性发展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