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双关上的处理,梁实秋只是做到直译原文的句子,但是并没有把其另一层含义表达出来虽然在后面的译文里大概能看出其意思,表达的却不够清楚,同时也化解了近音上的双关效果。
其次,是朱生豪的译文,他对莎剧的翻译基本上采用了意译的方法,但是对这句处理,他却也采用了直译的方法,也是将“cover”直译成“封面”。然而在后面的翻译里,他却用了意译的方法,将“封面”一词再次译出,这时读者就能够明白,“封面”其实与“已婚女子”双关。所以即使朱生豪没有直接将其双关含义翻译出来,但他却通过后面的处理方式,将其影射了出来。不过在近音双关上的处理,他还是忽略了。
然后是傅光明的译文,将他的译文与前面两者对比后可发现,事实上,傅光明所采用的翻译方式基本上与朱生豪的相同,另外他还附上了脚注,说明了其双关所在及含义,所以,即使不继续往下看,读者也能直接通过其脚注明白其意,当然,他也没有能够兼顾到语音上的双关。
(3)一词多义
即指同一个词同时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如第四幕,第五场,乳母与乐师甲的对话:
NURSE Honest good fellows, ah, put up, put up!
For well you know this is a pitiful case.
FIRST MUSICAN Ay, by my troth, the case may be amended.
该幕是指乐师们本来是用来给朱丽叶的婚礼伴奏的,但是婚礼当天乳母却发现朱丽叶死了(假死),所以婚礼变成了葬礼,乳母伤心地遣散了乐师们。对此乐师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而文中的“case”包含了两层含义,一层是乳母表达的“飞来横祸”,还有一层就是乐师指的自己的“乐器箱”。以下是三位译者的译文:
乳 好兄弟们,哎!收起来吧,收起来吧,因为,你们知道了,这实在是一桩悲惨的事。
乐师甲 是的,我敢说,这匣子也可以修理一下了。
(梁实秋译)
乳媪 啊!好兄弟们,收起来吧,收起来吧;这真是一场伤心的横祸!
乐工甲 唉,我巴不得这事有什么办法补救才好。
(朱生豪译)
乳母 啊!好伙计们,收起来吧,收起来吧,因为,你们知道,这真是一件不幸的飞来横祸啊
乐师甲 是啊,以我的信仰起誓,我这装乐器的箱子也遇到了飞来横祸,破了,需要修理一下。
(傅光明译)
根据梁实秋的译文可以看出,他分别将“case”译成“悲惨的事”和“匣子”,然后在后面加了注解“‘匣子’(case)指装笛子的匣子,与乳母所谓的‘一桩悲惨的事’(a pitiful case)有双关意义,无法译出。”梁实秋的意思表明,他无法在译文中体现出原文的双关含义,只能按照原文将其直译出来,然后通过加注的方式,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而朱生豪的翻译方式有所不同,乳母所说的“case”被他译成“伤心的横祸”基本上与梁实秋的无异,但是乐师口中的“case”却被他转化成了“这事”,而不再是梁实秋译的“匣子”。站在目标语读者的立场上,虽然他将“case”这个词很好地转化了,但是他遗漏了其本身含义(匣子),作为一名乐师,乐师甲在这句话了其实是借用了“case(匣子)”与“祸事”的双关含义,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这次“祸事”看法,但是经过朱生豪的转化,就失去了这种意味。
在这里,傅光明做的就比较全面一些,他在乐师甲的话语的翻译上,将“case”的双关含义同时体现出来了,另外,他还做了脚注,再一次的对“case”的双关意义做了解释。
(4)借词表义
该类双关是指说话人借用所说的词来表达另一层含义, 如第三幕,第一场,提伯尔特与茂丘西奥的对话:
TYBALY Mercutio, thou consortest with Romeo.
MERCUTIO “consort”? What, dost thou make us minstrels? An thou minstrels of us, look to hear nothing but discords. Here’s my fiddlestick; here’s that shall make you dance. Zounds, “consort”!
这是茂丘西奥与班福里奥遇到凯普莱特家族的人提伯尔特时,双方互相挑衅的一番对话。因为蒙塔古与凯普莱特两家是世仇,所以提伯尔特用“consort ‘to spend time with sb that other people do not approve of’”来表达他对罗密欧一伙的轻蔑之意。茂丘西奥当然也听出了他的不屑语气,因此特意曲解了“consort”的意思,将其双关成“minstrel ‘a musician or singer in the Middle Ages’(含贬义)”,以此来反击提伯尔特。下面是三位译者的译文:
提 墨枯修,你是罗密欧的同道,——
墨 同道!什么!你把我们当作沿街卖唱的人吗?如果你把我们当作沿街卖唱的人,你只好听一听刺耳之音:这便是我的弦弓;这就是使你起舞的家伙。混账!沿街卖唱!
(梁实秋译)
提伯尔特 茂丘西奥, 你陪着罗密欧到处乱闯——
茂丘西奥 到处拉唱!怎么!你把我们当作一群沿街卖唱的人吗?你要是把我们当作沿街卖唱的人,那么我们倒要请你听一点不大好听的声音;这就是我的提琴上的拉弓,拉一拉就要叫你跳起舞来。他妈的!到处拉唱!
(朱生豪译)
提伯尔特 茂丘西奥,你总是和罗密欧混在一起——
茂丘西奥 混在一起!怎么!你把我们当成沿街卖唱的了?要是你把我们当成沿街卖唱的,你可听好喽,我们只会唱难听的;这是我拉提琴的弦弓,拉一下就能让你跳起舞来。他妈的!沿街卖唱!
(傅光明译)
根据梁实秋的译文可以看出,在提伯尔特的话语里,他将“consort”译成“同道”,而在茂丘西奥的话语中,他将其译为“街头卖唱”。如果单看译文,读者是无法明白这一种双关修辞,因为在汉语中,这就是两个无关的词语。读者们会认为这是茂丘西奥听错了,把“同道”听成“街头卖唱”。这样直译出来,完全失去了原文的双关效果,最好加上注解,将其解释清楚。
而朱生豪的译文就好上很多,他在提伯尔特的话语中,将“consort”译成“到处乱闯”,在茂丘西奥的话语中,则译为“到处拉唱”。首先在语音上,他就尽量做到了双关,再者其意义上也体现了双关的含义。这样即使脱离原文,直接阅读他的译文,读者也能感受到这里双关语的作用。
在借鉴了前面两位前辈的译文的基础上,傅光明又做了一些改动,他将提伯尔特和茂丘西奥前面所说的“consort”都翻译成了“混在一起”,而又将茂丘西奥话语最后的“consort”译成“沿街卖唱”。他在第一部分的翻译上,保留了“consort”的第一层含义,在第二部分的翻译上,体现了“consort”被茂丘西奥曲解后的第二层含义,虽然也将其双关的翻译了出来,但是效果上没有朱生豪的好。
三、双关语的可译性
双关语的可译性,一直是学者们所探讨的问题,而且也一直无法给出明确的定论。有的说双关语不可译;有的说可译,但是难译。 “双关语的翻译并不是不可为的,但要达到真正的熟练应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牟丽,2002)更多的学者都倾向于后者,双关语不是不可译,而是难译。因为源语言与译文之间存在着语言结构与修辞差异,所以要想完全体现源语言的双关效果,很难达到。特别是英语到汉语的转化,因为这两种语言的思维几乎相反,这就大大加大了其双关语的汉译了。“要想在双关语的翻译中最大限度地再现其修辞效果,译者就要对双关语的语义信息和审美信息加以分析。”(徐敏)对于双关语的处理,译者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充分了解源语言的文化背景及语言元素,同时还需要在目标语中找出与其相对应的词语。
作为早期的翻译者,梁实秋在双关语的翻译上,他采用的是直译加注解的方法,但他并没有将该剧中所有的双关语都进行了解释。总的来说,他遵循了翻译理论中“兴”的原则,但在双关语的表达效果上的处理较为欠缺。可能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他没有获得较为丰富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其没有透彻的理解,因此使其译文失去了双关语的元素。朱生豪的译本是目前在国内被印刷最多的译本,也是接受度最高的译本。他对于双关语的翻译,所采用的是归化的方法,使其尽可能的贴近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处理方法总体来说比较好,但要想要将源语言中的双关语,特别是莎剧中极具修辞效果的双关语,原汁原味的翻译出来,还是有些差距。傅光明作为当代社会的译者,翻译莎剧的难度似乎比前面两位要小许多。他采用的翻译方法是直译加脚注,另外该剧中的大量的双关语都被他关注到了。作为一个译者,自身的功底和修养自不必说,但是其外在因素也占据相当大的一部分。傅光明所生活的现代社会,为他提供了很好的查阅大量相关辅助资料的途径,即便这样,他也没有能够将莎剧中的双关语惟妙惟肖、精准的翻译出来。
根据上述的几个例子以及三位译者的译文,可以分析出,“双关语不可译”这个观点不够严谨。双关语可译,但从三位译者对双关语的翻译中,可以看出,其翻译的难度确实比较大。而双关语的翻译难易程度又存在差异,不同类别的双关语的可译性不同,如上述的同音双关和近音双关,这两种几乎不可译,译者只能做到将其意义翻译出来,但是无法做到保留着双关的形式和效果;而两种语义上的双关的翻译难度要比语音上的双关的难度要小一些,译者们可以通过注解的方式,将其双关语的意义表明。但根据分析结果,这三位译者没有一位译者能够脱离注解,完全依靠译文将双关的效果表达出来,有些双关,即使加上注解,也仍然无法实现形式与功能的同时对等。
四、 结语
莎翁剧本虽说是戏剧,但是在文学上却占着非常高的地位。无论是里面精彩的内容,还是其用词用句或语言表达方式,都是值得英语学者好好研究和学习的优秀剧本,所以翻译莎剧非常必要。而其中的双关语的修辞手法更是值得学者们好好研究。但通过分析了朱、梁、傅三位译者对于莎剧中双关语的处理,可以看出, 译者们很难将双关语在源语言语境中的表达效果完全的再现在目标语中,但“在翻译中形式等值不应是双关语追求的目标,应不受原文表面形式的制约而力求再现原文的神韵。”(朱明胜,2007)想要比较成功地完成双关语的翻译,需要在目标语的语境中找到一些词,这些词要与源语言中的双关语词语有着功能对等的效果,并能够比较有效地传达源语言中双关语想表达的意思和效果,使其能够使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都能够普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