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商品的代理人,在19世纪的中国,外国人要和中国人做生意离不开买办的这一特殊的职业群体,当时中国的买办以广东买办最多,而广东买办又以香山人最多。香山买办中的唐廷枢、徐润、郑观应、莫仕开等是当时买办阶层的突出代表,19世纪“香山买办”直接成为了中国 “买办阶级”的代名词,香山也被称为“买办之乡”,足以可见香山买办在当时的中国商界的影响力。此外,1914-1931年,在中国东部沿海的大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先后出现,成为当时大上海繁华的十里洋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四大百货公司开创了中国百货业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而这四家百货公司的创始人,马应彪,郭乐、郭泉,刘锡基,蔡昌、蔡兴都是香山人,可以说20世纪上半期的百货零售业几乎由全部由香山人主导,近代香山商业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最初入职的买办主要依靠香山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澳门开埠通商的历史条件,而到后来越来越多的香山人成为买办,直到成为全国买办阶层的主体,则离不开香山早期买办们对家乡后人不遗余力地直接举荐、提携以及培养。中国人传统的家乡故土情结与地域认同,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具大的作用,地域的认同实质就是精神上依靠感、、安全感、成就感、归宿感等多种情感。
2.宗族情结与血缘认同。宗族是以共同祖先和血缘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结构。血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血缘认同更是中国人家国情怀中最自然、最根本的基石,血缘文化亦是构建整个中华社会伦理体系的根基。中国人血缘意识与血缘观念根深蒂固,早在上古时代就已形成“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的血缘认同。联系近代香山商业的飞速发展的事实,传统血缘文化与血缘认同融入香山商业发展繁盛的整个过程。近代香山商业买办中的唐廷枢家族和徐润家族均作为当时名噪一时的买办大家。唐廷枢家族中,除了唐廷枢本人,其兄唐廷植和、其弟唐廷庚也在上海怡和洋行任职,其子唐玉田、其侄唐廷臣、侄孙唐季常也均在上海怡和洋行从事买办职位。徐润家族中,除了徐润本人在上海宝顺洋行任职,其伯父徐亭、徐荣村,其党兄弟徐芸轩、徐兰大、徐渭南,其子徐少之、徐叔平、徐元生等,或在上海宝顺洋行,或是其他洋行任职。这些也正是中国人传统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宗族情结的体现,中国人宗族以血缘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建构出来的同宗同族社会团体,与地域认同交织在一起,既为内在的群体成员提供了一种稳定的安全感和持久的依靠感,也同样为成员提供永久的归属感与归宿感和成就感。不能否认,与地域认同一样,这样的血缘认同,在发挥凝聚家族向心力,团结宗族成员作用的同时,也深刻影响到了近代香山商业,直接推动了近代香山商业发展达到历史发展的高潮和顶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