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了加强大学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及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以促进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关键词:大学思政教育;反思;必要性
2020年武汉爆发的疫情把方某和湖北大学教授梁某某分别带着她们各自的作品《方方日记》和辱国精日言论推上了热搜。疫情期间,方某在微信公众号上以日记形式发布了封城后武汉的生活日常,疫情还没结束,《方方日记》先后在被翻译成英语、德语在国外出版了。亚马逊对此书的介绍说:“融合了恐惧与反乌托邦,为权威主义国家之下的隔离拘禁提供了一种独特视角”。在德文版的简介中直接讲“《武汉日记》是一个独特的证据,武汉是病毒蔓延到世界各地灾难的起源。”在这个特定的时刻,这些文字变成了专门写给洋人们看的,成了反华舆论战的靶子。
方某是国家一级作家,担任过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省创作系列高评委会主任,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梁某某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作为湖北大学的教授,长期在网上公开发表恶性言论进行辱国精日。这类人,他们都受过高等教育,享受着国家优厚福利待遇,一切都仰仗国家,理应感激祖国、报效社会。但他们不知感恩,反而以怨报德,突破了职业道德底线的行为体现出的价值观确实让人寒心痛首,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大学的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思政教育的内涵
思政教育本质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培育适合的人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大学思政教育其实就是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弘扬思政课的价值立场为引领,培养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目标远大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在当今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背景下,大学思政教育必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培养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保持社会主义立场、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就要求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树立辩证思维,教育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提升政治敏感性,增强政治判断力,识别西方的反华思想和反动图谋,引导大学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铸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的信念[3]。在思政课中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让这些思想渗入课堂和脑海中,真正学懂悟透,而不只停留在教材和形式中,在培育大学生满怀爱国热情、高涨强国志向、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下足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