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要发挥“三全育人”的育人功能,即要从“大思政”格局出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融入,创新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河源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历史,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河源红色文化的优秀基因,对于地方高校用地域特有文化引领大学生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6月25日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谈到,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是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新时代,高校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展开系统研究,不断挖掘红色文化的价值和内涵,坚持政治性、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生动地传播红色文化[1]。
一、河源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探寻
(一)引领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河源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是一块以客家文化为主的红色热土,在早期的革命战争中,河源这片红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不断涵养着红色文化和革命老区精神,革命旧址是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的缩影,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弘扬红色革命精神的主渠道,也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必然要求。因此,充分利用河源红色文化具有的天然优越性和深刻感染性,有利于引领高校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增强民族自信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凝聚不断前行、奋勇争先的力量,不断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二)丰富思政教育元素,提升课程思政实效性
河源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精神等内容是在具体革命历史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且孕育出大量红色文化影片,文学作品以及艺术作品等内容[2],因此将河源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一方面,能够丰富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增强思政教育内容多元性,进而加强思政课的趣味性与感染力,通过充分利用河源革命遗址、先烈故居、河源市博物馆等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感受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提升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将思想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打造全新课程思政体系,实现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方式转变,创新思政课堂的授课模式,打造三全育人新格局,形成正向的协同效应,将“立德树人”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三)弘扬河源红色文化,争做时代先锋楷模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价值性和时代传承性,是打造文化强国不可获取的一部分,河源是一座具有丰富红色资源的城市,将当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河源红色文化相融,打造“红色河源”的名片,让当代大学生受河源红色文化的熏陶,鼓励当代大学生应当做河源红色文化坚定的践行者和传承者,通过亲身实践和学思践悟等方式,不断传承与弘扬河源红色文化,有助于当代大学深刻领悟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以及奋斗目标,使“青春有我,奋斗强国”深入人心;其次,实现河源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助于加深当代大学生对“红船精神”的内涵认知,在思想引领过程中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争当时代先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