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这两点外,疫情谣言还有含有说明来源的词汇的特征,表现为“据……”、“XXX表明:……”等。在搜集的样本数据中,利用权威人士或名人效应的谣言共计48条。如:
(1)钟南山:至今确诊一万多例,无一素食者感染新冠病毒。(腾讯较真2020/2/23)
(2)钟南山团队研究表明,吸烟者病毒感染率远低于非烟民。(腾讯较真2020/2/13)
(3)天津市教育局于3月27日公布中小学及高校开学时间。(腾讯较真2020/3/28)
2.1.4使用专业术语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引发的谣言区别于一般突发公共事件。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谣言具有使用专业术语来增加可信度的特征。如:
(4)已找到破解病毒的离子技术,自制铜甘斯水可预防病毒。(腾讯较真2020/2/7)
(5)抗流感药物奥司他韦、利巴韦林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腾讯较真2020/1/23)
(6)抗病毒药阿昔洛韦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腾讯较真2020/3/10)
2.2句法手段的运用
2.2.1假造官方媒体宣布
因网民在疫情期间的关注点多有重合导致谣言句式的雷同。例如以“预防”及同义词为谓语,以“新冠病毒/新冠肺炎”为宾语对样本进行检索,得到70条结构雷同的谣言,仅主语会根据造谣者目的更换,主体句式大致为“XX(可以)预防(或同义词)新冠病毒(或同义词)”。除此之外,“……感染病毒/有确诊患者”、“……容易感染病毒”、“可以XXX的是合格口罩/不合格口罩”、“教育局宣布XXX将于XXX开学”等固定句式亦占比较大。以“教育局宣布XXX将于XXX开学”为例:
(7)辽宁省教育局3月28日前公布了各学校具体开学时间。(腾讯较真2020/3/28)
(8)天津市教育局于3月27日公布中小学及高校开学时间。(腾讯较真2020/3/28)
(9)成都已通告中小学分别在4月7、13、20日开学。(腾讯较真2020/3/20)
(10)江西省已官宣各级学校于4月5日开始逐批次开学。(腾讯较真2020/3/19)
2.2.2添加劝告、命令等语用成分
在对样本的调查中还发现造谣者偏向于在谣言中添加劝告、命令等语用成分。如:
(11)有空看看,东部战区总院呼吸科权威宋勇新冠病毒回答。(腾讯较真2020/2/13)
(12)别吃淡水鱼!确认粪口传播,很多地方在鱼塘洗便桶。(腾讯较真2020/2/17)
(13)大家可以用室内臭氧去杀死新型冠状病毒。(腾讯较真2020/2/16)
(14)如果身边朋友同事得过新冠肺炎,今后两年绝不能接触。(腾讯较真2020/3/20)
2.2.3使用凸显焦点语句
此类特征体现为多用短句、感叹句以及使用含有出乎意料语义的副词,同时语序发生变化,结果前置,原因后置。如:
(15)上海港汇恒隆广场被封,确诊一例,意大利人!(腾讯较真2020/3/8)
(16)别吃鱼肉,特别是草鱼做的酸菜鱼水煮鱼,会感染病毒!(腾讯较真20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