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大国工匠篇”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旨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充分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领奖台上,他是荣誉环身的全国劳动模范。谁曾想,十多年前,能够解决生活上的温饱问题是赛福丁·伊斯热依力的梦想;而现在的他,已从一名农民的身份转变为现代化产业工人,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就是他最大的梦想。
逐梦:从一名农民到全国劳动模范
赛福丁出生在新疆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便与爷爷相依为命,还要照顾弟弟妹妹,生活十分贫困。
2010年,赛福丁成为了新疆中泰集团托克逊能化公司的一名出炉工,对他而言,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像做梦一样。而这个选择也成为他人生重要的转折点。
炉台,是赛福丁成长的地方,他对此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愫。
托克逊的夏天有“火洲”之称,特别是中午太阳高照,地面就像着了火一样,天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丝风,炉台温度超过了50℃,尤其是在工人们维护炉眼和带钎子时,距离2000℃的电石炉也就几米的距离。
为了安全起见,出炉工需要穿着厚厚的阻燃服,佩戴安全帽、防护面罩、厚厚的棉布手套,这样严实的装备,再加上50℃以上的高温环境,光站一会儿都难以忍受,而一个班组每天要整整工作8个小时。
说起高温电石炉前工作的日子,赛福丁记忆犹新,“炉子跟前太热了,我们每天的衣服都是湿的,披肩帽都能拧出水来。”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赛福丁一干就是7年。如今,随着技术迭代,生产车间已逐步实现自动化操控,作业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