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剑指不良作风,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措施落实得如何——找准“添堵”病灶 开好“减负”处方
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剑指不良作风,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措施落实得如何
“‘减负’必须针对问题,落到实处。”接受记者采访的基层干部一致表示,“减负”目的不是为了少干事,而是改进作风,提升工作效能。只有找准问题、明确责任、精准施策,才能真正落实中央和省里有关精神,推动基层干部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群众。
慎建微信群
避免“一个部门一个‘群’、一项工作一个‘群’”
在皖北某县一贫困村采访该村党支部书记的半个小时里,记者注意到,这位老书记至少5次掏出手机看。有两次,他一边口里说着“不好意思”,一边手指翻飞着打字发信息。
“几个微信工作群里发通知、催交材料的,已经@我几次了,不得不回复。”老书记解释说,上级各部门、各项工作都建了微信群。他先后被拉进10多个工作微信群,手机一天到晚响个不停,虽然不胜烦扰,但又不得不看,不得不回复。当时,因为接受记者采访,调成静音模式,有个信息没有及时回复,已经被群主点名批评了。
“工作微信群本来是为基层干部提供便利的,现在却成了许多基层干部的负担。 ”老书记感慨地说,上面各级、各部门都在群里发通知,根本看不过来,有时怕错过重要通知,不得不从头开始,一条条消息“刷”,看得眼都花了。因为微信传文方便,现在许多文从纸质变身电子版,致使“文山”问题有反弹迹象。
老书记的话引起了当地一些村干部的共鸣。他们都表示,微信工作群太多,已经影响到基层干部干实事。 “基层干部主要任务就是抓落实。”他们无奈地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许多部门、多项工作布置的各种任务落到村里,往往压在一个村干部身上,工作本来就很紧张,如果再加上各个微信群里“文来文往”,难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一些主要的、常态化的工作,应该建个工作微信群,以利于工作联系等。一些阶段性的工作,其微信群完全可以取消。 ”记者采访时,许多基层干部都建议,上级单位、干部要充分考虑工作和基层干部实际情况谨慎建立工作微信群,不应“一个部门一个‘群’、一项工作一个‘群’”,更不应把建立工作微信群当成一项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