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其次,对女性人物的性格、品质进行描写和评论的词语数量和出现频次明显少于男性人物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10-18 

其中,除去“优秀”、“热情”、“诚信”等同时用描写男女人物的形容词外,对女性人物的刻画,较多地侧重于凸显其顺从、柔和的性格特质,如“善良”、“贤惠”、“温柔”、“听话”等词;比较而言,对男性人物的刻画更多地侧重于突出其勇于拼搏、奋发图强的性格特点,如“顽强”、“执着”、“爱冒险”等词。这一结果,与我们前文对课文中呈现的男女形象差异分析相吻合,在人物的选取和塑造方面,教材刻画的男性形象不仅更多元、更丰满,也更侧重强调其积极进取、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创造社会价值的一面;而对女性人物的描写,则较为单调、刻板,凸显其作为家庭角色甘于奉献、体贴顺从的一面,缺乏呈现女性在更广阔的社会公共空间展示自我、施展才干的一面。

 

一. 教材中性别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

 

性别刻板印象对性别群体进行“贴标签”式的整体概括,往往忽视了性别群体中各个成员的特殊性个体性它可能夸大或歪曲实际存在的性别差异,形成性别偏见甚至性别歧视。对外汉语教材中呈现的性别刻板印象,会给国际汉语教学工作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首先,这种具有性别刻板印象内容的教材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不认同感。结合笔者在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学工作,我们发现,中高级综合班(使用4-6级教材4-6册)的学生对教材中呈现的女性人物形象认同度较低,普遍认为教材中含蓄、内敛、以家庭生活为核心的传统妇女形象并不能反映当代女性的真实精神面貌,这不仅与他们周围生活的女性形象相去甚远,一些去过中国留学或短期交流的学生也反馈,这不符合他们在中国认识和交往的女性形象。此外,针对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明显带有“以偏概全”的性别刻板印象的表述,学生也提出了反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