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刻书阶段,在书籍尚未正式产生之前,人们选择的文字载体十分多样化,包括骨头、龟甲、石头甚至是青铜器都曾作为文字载体出现,尤其以竹子和丝帛居多,而随着西汉之前纸张的发明使得传统的竹子和丝帛逐渐被淘汰,从此图书正式出现,我国的图书业也正式开始发展。同时由于我国对于书籍的大量需求以及后来对于科举的重视,使得图书行业快速发展并形成了极大的规模,从最初的手写到后来的刻书无不见证了我国图书业的繁荣发展,且这一时期出版业也逐渐形成了较为复杂的格局,由民间和政府共同进行书籍印刷(政府明显占优)。
而当进入到工业阶段,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代表着出版行业能够用更少的原材料以及更少的人力制造出更多的图书,在随后的近千年内,我国一直在使用活字印刷术进行图书出版,而国外第1次使用活字印刷则需要追溯到我国活字印刷术发明的400年之后。但由于我国在近代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对于科技的投入也较少,因此直到西方发明了铅字印刷、机械植字时我国依然在使用老旧的活字印刷术,直到19世纪末我国才引进西方的文字印刷设备,方才打开了图书印刷的新纪元。在建国后,汉字印刷技术得到一定提升,我国的出版行业也摆脱了乱象、进入到计划经济体制当中,最初私营出版社数量整体较高,但经过几年的合营后国内的私营出版社全部归为计划经济当中、成为公有出版社。虽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出版社整体停业,但随着改革开放、图书出版行业又迎来了新的机遇,文化的复兴以及阅读思潮的形成使得出版社数量骤增,在5年时间内,我国出版社数量增长超过400%,足以说明这一时期图书出版行业的繁荣。
而当进入第3阶段,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其他数码信息技术的诞生使得许多出版社的生存压力逐渐增加,在2000年初还能够维持正常出版发行,而在2010年后,纸质图书出版行业的势头便明显弱于互联网媒体,人们自主购买图书,阅读的频率越来越低,因此诸多出版事业单位都开始逐渐转为国营企业,同时也逐渐转向数字化出版方向与传统出版方向相结合的出版方式。但当移动设备逐渐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并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渠道时,纸质图书出版行业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如何在纸质图书阅读率持续下降,而移动端阅读率持续上升的局面之下开拓新的业务模式和出版方式,便是纸质图书出版行业的最难点。
3 新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的生态环境
3.1 新媒体对读者产生分流
新媒体时代为信息创造了更加多样化的媒介传播渠道,传统出版业不论是内容还是获取方式,都无法比拟新媒体传播媒介,同时由于看到了新媒体媒介的潜力诸多,原来并不从事出版的企业例如内容提供端企业、渠道端企业也都加入了出版当中,进一步压缩了纸质图书出版企业的生存环境。而这样的环境也使得互联网当中的信息内容变得更加多样化,人们也更加趋向于使用便捷度更高、互动性更强、媒介类型更多的互联网来进行阅读,虽然在这样的趋势下,纸质图书出版企业也尝试着通过数字出版的方式巩固地位,但由于入场时间较晚,互联网经验不足,使得在竞争当中难以比拟其他互联网企业的发展速度甚至被远远甩开,知网、维普,万方、超星等期刊平台,起点、纵横、番茄等在线小说平台以及中国文学网,网易云阅读等文学类平台都在严重挤压传统出版业的生存空间,例如字节跳动旗下的番茄小说日活量便高达6,162万,排名第二的七猫小说也能够达到5,434万的月活,这对于纸质图书出版企业来说基本为天文数字;此外,各类出版类APP或网站也都采用了免费加付费、有奖创作、会员付费等多种方式来吸引用户使用APP或登录网站进行阅读。因此可以说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读者池”当中绝大多数读者都转向了互联网去阅读新媒体内容,传统出版业的市场环境愈发严峻,纵观市场走向,传统出版业应当放下对纸质媒介的坚持与热爱,将纸质媒介与新媒体互相融合,并依靠新媒体发挥纸质图书出版行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