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双创”人才培养是必然趋势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11-01 

本文结合国家战略需要、新文科学科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升级改造的需要,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双创”人才培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西安工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研究对象,从培养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平台、师资队伍、评价制度等六个方面探索了汉语言文学“双创”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创新创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方提出的一种把创业和创新两种教育融为一体的旨在培育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理念。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兴起于上世纪末,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创生起步阶段(1999年至2008年)、推广发展阶段(2009年至2014年)、深化改革阶段(2015年至2018年)[1]。纵观近20年中国高校双创教育研究,主要集中于双创教育内涵、双创人才培养、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双创教育模式、双创教育体系等热点问题。

“中国知网”中以“创新创业”为关键词搜索,得到24627条记录,对这些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在学科分布中没有出现中国语言文学。在“中国知网”中以“汉语言文学创新创业”为主题搜索,共搜索到17条结果,发表时间分别为2014年1篇,2016年至2018年各2篇,2019年3篇,2020年4篇,2021年3篇。以“汉语言文学创新创业”展开全文检索,共搜集到文章5642篇。这个统计表明在近二十年已有的研究中,研究者较多着眼于实用性更强的理工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或是整体研究,汉语言文学等人文学科,因为学科本身实用性较弱,对于创新创业教学的研究与探讨也相对较弱。因此本文主要就西安工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双创教育进行个案研究,探索汉语言文学双创人才培养路径。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双创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国家政策对“双创”教育的重视

国家有关部门先后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等文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设立国家平台、训练项目等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由此可见国家对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

(二)新文科建设对文科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指出我国要推进“新文科”建设。新文科是与传统文科对比而言的,冯果认为:“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是对传统文科的提升,其目的在于打破专业壁垒和学科障碍”[2],新文科和双创教育都指向学科交叉融合,如魏琛认为新文科强调“学科建设的交叉融合性、开放包容性与技术人文性”[3],由此可见,新文科与双创教学都是为了训练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和素质,是高等教育对迅速变化的现代社会的积极应对。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宗旨是突出“应用”,即要求开设专业紧密结合地方需要,尤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而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多学科教材融合。与老牌大学比较而言,应用型本科高校多为新建学校,学科基础较为薄弱,可以通过学科交叉形成新的学科方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趋势给应用型本科高校带来了机遇,可以结合新兴专业优势与区域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因此,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要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