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建构“通识类+特色类+交叉类+融合类”的课程体系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11-01 

我校最新版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已设置双创通识类课程模块、地方特色类课程模块、学科交叉类课程模块、产学融合类课程模块。

1.双创通识类课程模块

双创通识类课程模块线下课程和线上课程构成。线下课程包括创新创业理论和创新创业实训两部分。主要普及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等理论知识,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主要进行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模拟实训、创业项目孵化等。我校双创教育中心以融合、共享理念优化课程内容,引进了双创课程资源,创建了校内跨专业课程共享的课程资源,如引进了ESB创新创业国际认证平台课程作为线上课程,对师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评估,利用优质的课程资源对全校师生进行创新价值观、方法论、创新思维等方面培训,这些资源能够及时推动各专业双创教学内容的更新。

2.地方特色课程模块

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地方文化特色,开设有《吕柟与关学》与《地方民俗文化研究》等特色课程,建立导师工作室书院、研究院,如关学工作室、剪纸工作室、泾野书院、吕柟研究院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结合我校所在地区西安市高陵区及其周边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开展地方文化创新实践,如洞箫、曲子词、剪纸、扎花、花馍等高陵非遗文化,高陵融媒体、民宿、老字号、泾河工业园、泾阳县产业扶贫、周边旅游景点开发等,将文科专业改造嵌入地方产业链中,主动对接区域发展需求,与其他学校形成错位发展,发挥高陵区域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3.交叉融合课程模块

交叉融合课程模块依托我校现有专业资源,主要包括创意设计类、大数据分析类、商业策划类等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前沿技术课程,目前开设的课程包括《整合营销传播》《新媒体创意与策划》《微电影创作》《深度报道理论与实践》《影视文化传播》《文化产业》《媒体融合前沿》等,打通学科壁垒,组建跨学科专业群,将汉语言文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艺术类和经管类专业相组合,以汉语言文学双创人才培养为抓手,开发适合地方特色的交叉融合课程,形成了跨专业人才培养新机制。

4.产学融合类课程模块

产学融合类课程模块主要体现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当中。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依托通识教育学院产学研教学中心,现已建成由理论课课内实践、独立设课实践、第二课堂校内社团活动、第三课堂校外社会实践、第四课堂产教融合实践所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体系以专创融合、专业融合和产教融合三个重要融合为核心内容,其中,专创融与专业融合从内部进行协同育人,产教融合从外部进行协同育人,这样就建立了内外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