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中医汉英翻译对中华文化走出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近百年的现代化运动以及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使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与我们渐行渐远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11-19 

中医是古代中国人对未知的探索,对世界的认识,其基础思想是阴阳五精气学说。中医是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不仅仅是一门医学科学,更是集古代哲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学科一体的医学体系其语言承载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相较于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中医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自然。我国的古代医学家将医学看做天地自然与社会文化形神统一的集合,因此在中医翻译时,不应该将其看做医学翻译或者科技翻译,更不能与现代医学或西医体系的翻译方法相等同,从而处理繁杂的医学现象。中医典籍的语言大部分是文言文,因此借助古汉语特征,可以对中医语言特征有更深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为中医翻译服务。

 

1. 哲学性、文学性

中医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如中医传统的“阴阳”和“五行”学说,这使中医语言富有一定的哲学性和文学性。

1.1善用修辞

中医语言的修辞手法给中医增添了文学气息,使其文学化,且具有一定的诗学特征。这让中医语言更加抽象、生动,增加了中医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同样也造成了中医概念的歧义化和非规范化,与严谨的现代医学或西方医学风格形成了巨大反差。

1.1.1比拟

比拟是修辞格的一种,有拟人和拟物之分。所谓拟人,就是将自然事物按照人的情态予以刻画描述,从而使所描述对象显得生动活泼。所谓拟物,就是以物拟物的修辞方式。[1]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寒。

译:Taiyang disease is characterized by floating pulse, stiffness and pain of the head and nape, and aversion to cold.

“恶寒”一词中的“恶”,是厌恶、憎恶的意思,常用来表示人的情感。这里用“恶”表述五脏的生理特点,就属于拟人的用法。

2:“四肢

vexing pain in the four limbs

词中的“烦”按照现代汉语的理解也是人的情感状态,但在中医中却不然。

3:“胃中燥、实,大便难是也。

这里的“烦”同样采用拟人的手法,指的是病人感到胃中不适,有胃火使病人感到烦躁。

1.1.2隐喻

关于隐喻,简单地说,就是“用一种事情或经验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情或经验。”[2] 根据中医藏象学说,中医中的“心”、“肝”、“脾”、“肺”、“肾”等概念比实际西医解剖概念更加宽广复杂。战国时期的《易传·系辞》说:“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则天下之能事毕已。”根据一类事物的特点,就能引而伸之,触类以长,达到对整个世界的认知。这种思维模式是中医求知的主要途径。中医在对人体与外界的认知过程中,对某些事物由于缺乏清晰的类别概念和抽象的概念语言,只能用已知事物的具体意象来表达另一种事物或者另一种新事物和新经验。这就是中医的取象比类思维。翻译这类概念表达时,了解古文所指,推敲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互关联是解决困难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