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要想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必须提高自身的思想格局、思想意识。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避免生搬硬套、强硬灌输。注重文化引导,而不一味单纯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帮助学生审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提高外语表达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重点介绍文化差异,加深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
3,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可以采取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网路资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外研社U校园、校网络资源平台等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关心“鲜活的”时事,不仅能够增加学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还可以避免生搬硬套地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育,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主动、自发地去了解,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综上所述,高校需要在把握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进一步开展相关教学计划。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明确文化自信培养的具体培养目标和要求,坚持一定的培养原则,以身作则,积极将文化自信教育融入课堂,努力从多方面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真正找到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路径并实施践行,为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供有效的指导。
五、结语
针对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调查研究,有助于把握该群体文化自信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较高,但实践效率较低,文化自信意识薄弱。反应了目前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工作有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如社会宣传不到位、学校文化教育内容偏颇和形式单一、个人文化素养有待提高等。高校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是新时期继承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为增强外语专业学生文化自信,需要学校社会共力“双管齐下”、高校教育做到“三全育人”、专业教育实施“课程思政”,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