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策建议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12-02 

深入开发与优化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大别山红色文化基因库,构建全国红色教育基地

韶关南雄以红色旅游为主题,“根据‘革命遗址+教育传承+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4],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红色旅游综一体化模式。为推动党史教育深入基层,和深入人心,南雄市立足实际,充分发挥韶关南雄的红色基因库的作用,丰富红色文化传承载体,重点关注红色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红色文化精神的培养,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用好红色资源,继承好红色基因,将红色产业发扬光大”,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

作为刘邓大军开辟的根据地,对根据地历史和精神科学内涵的研究,大别山应抓住机遇高度重视,在对大别山革命历史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别山精神进行科学界定。鼓励每个地区的专家对大别山区域内的红色资源进行信息收集、实地考察、拜访相关人物等行动,并为专家提供交流平台,促使各地区贡献研究成果,为充分发挥大别山红色基因库作用提供有力的保障,进一步挖掘整合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加强重点红色旅游区和景点景区的建设,打造大别山所特有的“绿色+红色文化”为一体的新型红色旅游产业综合体,增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发挥其重要的教育意义。

3.2借助“产业+”的形式融合创新,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大别山发展优势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依托其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形成了以红色教育为基础,自然生态旅游为重点,美食旅游、演艺文化和休闲养生为特点的旅游地,大别山地区可根据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推动当地相关部门深入开发大别山所拥有的红色文化资源,然后对其加以整合,并优化大别山红色文化结构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别山红色文化纪念馆,形成立体的文化资源体,建立属于大别山所特有的文旅融合形式。以红色产业为基础,与大别山地利人和的自然生态文化资源融合,形成红色文艺表演、休闲娱乐和特色美食为特色的旅游产品。

利用“旅游+”的形式,“将旅游产业与大别山红色文化相结合”,通过旅游的方式吸引各地游客来了解大别山所特有的革命历史事迹,学习大别山革命烈士的精神品质,例如,将金寨县天堂寨真人吃鸡游戏、红色文艺表演、天堂寨自然景观与金寨县红色革命博物馆和革命烈士纪念馆融合,将金寨县特色美食规划在文化旅游区域内,形成了小型大别山红色旅游景区,推动了金寨县当地经济发展。通过将大别山划分为小区域特色红色文化旅游圈,共同组成大别山大型红色文化产业圈,从而推动大别山红色旅游和经济发展,为大别山红色景区增添了趣味使得旅客对此充满好奇心,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圈;利用“互联网+”与“数字动漫+”的方式,制作大别山红色故事集及大别山红色纪录片或大别山红色讲坛会等,在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电视台等广播传媒平台进行播放,加大对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去主动了解大别山革命历史文化,实现对大别山的创新化, 提高大别山文化软实力。

3.3打造大别山红色品牌,提高红色影响力与品牌知名度

潍县以党性教育为基地主题,建设潍县党性教育基地,注重以党性教育为目标,以红色传承为载体,进行现场讲解传授,演讲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的模范事迹,“注重将静止的平面历史转化为立体鲜活的形象”,增强教育的感染力[5](P8)。将党性教育作为主要内容,重点开发与创新党性教育的教学课程,以红色精神为主题生产相关的音像、图书、歌舞、戏剧和影视剧作品等文创产品,并积极与全国各地的红色教育基地融合发展,打造了党性教育、红色旅游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为一体的党性教育基地品牌[5](P8),从而提高了潍县红色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

根据潍县打造品牌的方式,打造属于自己的红色品牌。建设大别山爱国教育基地,将基地主题聚焦在爱国教育上,注重将静止的历史鲜活化、生动化,通过与VR融合,以三维方式展现历史,并开展现场教学,演讲大别山革命烈士和英雄的光荣事迹,将爱国教育作为大别山各大校园爱国教学的主要内容,推动教学课程的开发,丰富教育的创新模式,逐步开发以大别山精神为主题的话剧、图书、歌舞、影视作品等,积极与全国各地爱国教育基地融合发展,打造爱国教育、红色旅游和青少年教育为一体的爱国教育基地品牌[5](P8),体现大别山在文化发展方面的创新能力,为大别山红色文化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让当地的红色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提高当地的红色品牌知名度,让大别山红色文化产业获得更多的认可。

3.4利用文物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深挖大别山红色文化经典案例

红色文化故事是不同时期的人或组织用情感、行为与生命铸就的真实故事。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投入100余万元对旧址进行保护与提升整修,依托丰富的革命资源,积极的在各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讲好革命文物故事,充分发挥了革命文物“为党育人”的作用。通过革命文物服务与党史学习教育,吸引各地人民参与红色研学教育活动,参观革命旧址,聆听红色故事,启发与教育各地人民,从而传承红色基因。

大别山是中国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的摇篮,记录着、传承着革命烈士与英雄们的光荣事迹。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讲好大别山红色文化故事,有助于拓宽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为进行革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依据,还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做到讲好红色故事、用好文化资源和发挥为党育人作用,首先,需要当地政府应加大对大别山旧址进行保护和整修的投资,完善相关的保护政策;其次,做到大别山红色基地与各大校园的教育衔接,从而积极开展当时学习教育,讲好大别山红色故事,发挥育人的作用;最后,聚焦大别山红色文化系列故事的挖掘与传播,例如,李先念、戴季伦、徐深吉、大别山好人等系列故事,发挥红色故事启发和教育的作用,激发大别山精神的生命力,达到情感传递和表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