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部分高校图书馆利用社交媒体的平台开展读者荐购,包括微信公众号的“图书荐购”栏目、图书采购交流qq群、BBS等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12-06 

征订书目荐购作为一种常见的荐购方式,常与前文列举的荐购方式同时使用,如在OPAC系统中可进行征订目录浏览和荐购。

3.高校图书馆读者荐购实施情况

3.1 读者荐购的数量和反馈速度分析

商业荐购系统的数据是非公开的, 而OPAC系统中只有汇文数据是公开的[],可从荐购历史栏目查看图书目录信息、荐购时间、荐购状态[](处理和订购)。各所高校图书馆接受荐购的数量不一,荐购数量与荐购处理的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部分大学的荐购处理速度快,几乎在荐购的第一时间给出处理结果,因此其荐购数量一直比较大;即使是在其他高校几乎没有收到荐购的日期,中国科技大学的读者依然通过系统荐购。部分处理速度慢的高校收到荐购的数量也少。

总体上看,通过自动化集成系统进行荐购的状况较可观,每日均有一定数量的新增荐购,且处理和订购速度较快。但仅有部分高校按照荐购的先后顺序给出反馈,读者收到反馈的时间具有随机性,一定程度上影响荐购的效果。同时,若通过图书馆自建的荐购系统等方式进行荐购,由于系统设计等原因,更难将荐购信息的处理意见及时反馈给读者。

3.2 荐购处理结果分析

对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几所使用OPAC系统荐购的高校图书馆的荐购处理备注进行分析,可将未能顺利订购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种。

第一,图书馆已经有该馆藏,不重复订购,这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反馈意见。一方面是由于读者进行荐购前没有检索该资源;另一方面,由于检索水平有限,未能检索到丛书类等资料。为了便于读者查找,部分图书馆将书籍的ISBN和馆藏所在位置等信息反馈给读者。第二,推荐的图书不符合馆藏政策。从内容上看,考试、教材类图书不纳入荐购;从形式上看,书页数过少(100页)的图书不符合要求。第三,对于港台版图书和外文图书的荐购特殊处理。对于港台版图书,有的图书馆暂不订购;有的图书馆将其归类为进口图书,向读者说明购书需要较长时间。对于外文图书,有的高校提出外文原版一般只接受学科专著类的荐购、暂不接受国外小说文艺类作品的荐购;有的高校仅在系统上搜集外文图书信息,在外文书展统一分配院系订购。与中文图书荐购不同,由于外文图书价格高,有的高校图书馆特别要求写明外文图书的荐购理由,如参考价值。甚至提出外文图书价格昂贵,建议阅读该书籍的中文版。第四,由于读者填写信息不全面或错误,未能找到荐购的书籍。书名不正确、作者和ISBN号的缺少均可能导致荐购失败。其他反馈包括:对于出版年限太长的图书,出版商处无法提供,无法订购;重复推荐不予受理;已向书商订购,尚未到馆;已购买荐购图书的电子版,可在数据库查阅;英文图书的荐购说明需要用中文填写等。

4.我国高校图书馆读者荐购评价——基于图书馆学五定律

通过对荐购方式、荐购原则和要求、荐购实施情况等方面的分析,可看出我国各个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展读者荐购,而基于图书馆学五定律对之进行评价,可发现优点和不足,为提高我国高校图书馆读者荐购的水平提供参考。 

4.1 从“书是为了用的”看荐购

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的第一条是“书是为了用的”,我国高校读者荐购在客观上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进行荐购的读者一般具有优先借阅的权利,而荐购图书的读者多数时候对该书有迫切需要,能保证该图书首次借阅率。我国高校读者荐购在推进图书资源使用的同时,由于馆员认识上的不足等原因,仍存在一些与该理念相悖的做法。要打破传统保存图书习惯的限制,尽可能使图书藏以致用。但一些高校出于图书保存和收藏方便的考虑,在资源类型要求上不建议推荐袋装书和活页书、小于32开、附件为磁带、薄册等在保藏上有更高要求的资源。此类要求往往从图书馆保藏的角度出发,忽视图书更为重要的使用目的[]。因此,可从“书是为了用的”这一定律出发,摈弃高校读者荐购中有“重藏轻用”倾向的原则和要求。

4.2 从 “每个读者有其书”看荐购

从本质上说,高校读者荐购的目的便是实现“每个读者有其书”,读者荐购是实现“为人找书”的手段。而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高校读者荐购确实帮助读者获取其需要的图书,但由于经费等条件限制,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在调查的高校图书馆中,荐购一般都向高校所有用户开放,只要“登陆我的图书馆”即可进行荐购,荐购的覆盖人群范围广,无论是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均可提出荐购申请。实际上,根据一些相关研究,图书馆在对荐购者作出身份划分时,可能会依据荐购者的身份不同对荐购书目数量、类型等进行限制[]。出于价格和购置难度等因素的考虑,高校图书馆对于港台版图书和外文图书的荐购受到较多限制,或让一部分读者无法获取需要的图书。在具体实施上,有的高校图书馆一律未将外文图书和港台图书纳入荐购范围;有的高校图书馆在其经费范围内尽量满足读者需求,如在外文书展统一分配院系订购、对于经考查确有参考价值的外文文献予以订购。值得注意的是,仅考虑价格因素而拒绝订购的一刀切做法不可取,如某高校馆反馈的“外文图书价格昂贵,建议阅读该书籍的中文版”。

受限于馆藏经费和馆藏结构等要求,高校图书馆可能无法在荐购中完全实现“每个读者有其书”,图书馆仍应在有限的条件中,采用灵活的方式开展荐购,对于每位读者的荐购需求都进行综合考量。

4.3 从 “每本书有其读者”看荐购

第三定律要求为每本书找到读者,高校读者荐购在实施过程中亦可达到“为书找人”的效果。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第一,如果读者荐购的是已经典藏的图书,馆员通过反馈关于馆藏位置或相关信息的指引,可以帮助读者找到该书。但目前各高校对于荐购的反馈情况详略程度不一,有的仅显示“已有馆藏”,缺少进一步指引。对于不熟悉馆藏的读者而言,可能因此错过利用该书籍的机会。第二,使用征订目录进行荐购也增加了“每本书有其读者”的机会,通过浏览图书选购目录,读者能接触到更多图书,在浏览过程中增加了书籍被发现和使用的可能性。第三,书展荐购的方式有利于“为书找人”,读者通过直观翻阅书籍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使图书能发挥最大效用。但目前已知的采用书展方式荐购的高校并不多,即便是开展了书展荐购的高校,也没有形成常设制度。

要实现“每本书有其读者”,一方面需要馆员的努力,利用荐购的优势让馆藏资源发挥应有价值;另一方面,需要发展多样化的荐购方式,增强对符合馆藏要求的藏书资源的宣传,最大程度地吸引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