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与党,骨肉相连,党就是骨,没有党就没有党校的存在。1924年,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党内教育问题的关键性和迫切性,在这一背景下,安源党校和北京党校应运而生,成为中国共产党所创立的最早党校。党校,顾名思义,是党的学校,与一般的学校在性质和功能方面都有所不同。党校对学员的培训,目的在于使党校学员能够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思考并解决问题,掌握契合时代需要的科学理论成果。建党百年,党校在开展干部培训教育、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发挥智库作用、培养党的理论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未来可期,党校将始终坚持党校姓党,跟随党的脚步,办好党的学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征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党校事业发展的历史实践
(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好党校的思想引领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并坚持运用的强有力武器,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是我党推进各方面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式方法。而党校,作为党的学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过对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思想引领的重要作用,提升了学员的党性和觉悟,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党校姓党,中国共产党用好党校教育这一独特优势,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思想引领,是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校就充分利用了中央出版的理论读物,发挥了思想引领的作用。1922年,党创办的安源工人补习夜校通过文化学习的形式,对工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把当时教育工人的目标设定为“促进劳动者阶级觉悟”,以提高工人脱离压迫的内生动力。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党校和马列学院建立起思想政治工作制度,通过建立专门的领导班子和部门,加强思想引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延安整风运动中,陆续成立了高级学习小组,纠正了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带来的消极影响,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重视干部培训,保持好党校教育的独特优势
党校成立之初,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平台和路径,就是为了能够通过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培训,达到提升党员党性、革命胜利的目的。建党百年,高度重视党校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与培训,一直以来都是我党的重要历史经验和强大的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到,“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党校体系,专门教育培训干部,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1]。1924年,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党内教育问题的紧急性和重要性,决定通过党校培养人才;党的四大,决定了通过党校这一路径系统性地教育党员,体现了对党员理论教育和党性修养的高度重视;1933年3月,党创建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后改名为中央党校;1940年,制定了干部轮换进修制度,这一宝贵经验沿用至今,成为党员领导干部接受理论培训和党性教育的主要渠道……如今,党校从革命战争时期迈入了新时代,建立党校近3000所,培育了众多党和人民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
(三)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运用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是党校的主业主课,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的历史中,在各个发展时期,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基础内容,对学员进行思想的武装。中共中央曾提出,“……必须强调学习马列主义的理论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应用这种理论去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为了书本各项原则的死记与背诵”[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校将培训重点倾斜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同时,更是注重其与实践运用的有机结合,使学员能够领会并善于运用马克思基本原理为革命战争服务。
延安马列学院在创办后,就以培养干部为重点,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教学体制,设立了马列研究室,授课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为主,对学员进行理论的引导和教学;北京党校的课程有与党有关的知识体系,也有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经济学内容,为了与实际革命工作联系起来,加入了时事政治的内容;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设立了专门的研究会,培训内容主要是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为适应实际情况,还自己编写了一些教学内容。党校的存在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范围由点及面、由小到大,也提升了党校学员对该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这些党校在形式上均采用自学和授课有机结合的方式,在每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授课结束后,进行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或者由教员进行当场解答,将理论应用到当前的革命工作中。中国共产党自始自终都把学习重点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上,积极探索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结合中国实际,与中国革命的特点有机结合,用这一强大思想武器指导中国革命取得革命胜利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