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学校在教学目标制定的时候,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而且要强化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使其学会做人,懂得感恩,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以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其次,实践能力是“零距离”上岗人才培养的核心,通过提高实践课时占总课时量的比例,以此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实践操作能力。最后,建立完善的职业技能鉴定措施,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高校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认证鉴定,考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这是体现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最直接、最重要、最有力的证据。对于一些特殊专业,学校可以根据行业和企业要求,制定相应的技能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3.2. 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教师教学过程的指南。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教学要贴近企业,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本科教育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的要求。在制定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教学计划时,不仅要注意体现企业参与原则、应用性原则、适应性原则、融合性原则,而且也要体现“零距离”上岗的教育理念。科学合理分配理论和实践教学课时的比重,充分体现以实践为主,理论知识注重够用即可,使学生不仅具备较精湛的操作技能,同时又具有基本的理论知识支撑实践活动。 另外,应用型本科教育毕业生要达到“零距离”上岗的目标,需要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使之具有岗位针对性、与时俱进性和时代先进性的特点。
3.3.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应用型本科教育毕业生要实现“零距离”上岗,需要突出对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即“教、学、做”相结合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够用,突出实践教学的学做结合、学做统一,也就是以做带学,学中强化做。在实践教学环节过程中,如综合性、开发性实验等,教师要以协助、指导方式为主,设计、操作、计算、分析、改进全部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以此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与此同时,实践教学过程既突出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又强化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