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有利于深化课程建设,发展“空竹文化”课程质量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12-11 

没有一种文化不是通过教育传承下来和传播出去的[5]。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是保证和提高课程质量的关键。随着空竹的发展和推广,空竹这项运动已经走进了各个高校。空竹文化育人体系构建以课程为依托,在教学方法上改革创新,挖掘空竹文化的深度和广度,将育人的教学理念贯穿在学生熟悉的教学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课程中,重新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文化为导向,做出新的选择,设计、协调配合,将育人最优化。

2.校园“空竹文化”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

2.1校园开课情况

2006年空竹成为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竹运动开始在全国迅速发展,但规模和参与人群老龄化严重,校园空竹开展的学校屈指可数,推广程度较低,最主要的问题是:谁来教?怎么教?教什么?经过实地调查和访谈显示,开设空竹课的学校教师都存在半路出家的情况,专业的空竹教师紧缺。部分学校是聘请社会人员教学,但面临的问题也很严峻,一是社会人员缺乏专业的理论指导,只会动作示范,不会动作分析和讲解。二是聘请的教师年龄大,时间安排不固定,和学生的思想交流存在差异。在教授内容上,因为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统一标准,教授的内容不衔接,教师想到哪里教到哪里,学生动作学的也很杂。

2011年,国家提出现代化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具有传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义务[6]。随着各地区空竹进校园活动的开展,空竹运动发展的势头猛烈,空竹运动的人群逐渐年轻化,普遍化,尤其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郑州等地区,但空竹虽然走进了大中小院校,但依然没有设置成校本课程,更多的是社会实践、空竹表演的形式,短期的昙花一现教学。

  2.2课程建设落后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建设的要素一是规划设计,二是实施过程。空竹课程的规划设计要解决课程内容、课程排序、课程标准等问题。空竹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学过程,主要是解决怎样教才能实现培养目标等问题。但高校空竹课程目前停留在练习上,教师按照自己的想法教学,学生跟着做练习。在空竹历史文化及器材演变等理论方面并没有涉及,且空竹教学方法单一,均采用讲解、示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在脑中建立空竹运行的轨迹,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空竹运动的轨迹和线路较为复杂,想要让学生学会动作并做出来,要帮助学生理解动作轨迹与要领。空竹课程的建设首先要根据空竹的特点进行文化和理论开发课程;其次是考虑空竹的专业性和学生的兴趣,按照兴趣培养循序渐进的原则序化课程;最后是编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框架计划,建立空竹理论、文化、实践、育人等课程标准。

  2.3课时较少

空竹进校园时间短,普及程度不高,学校空竹课程不完善,空竹教材少,教师的空竹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存在,不利于开课形式,仅仅开设兴趣课或是选修课,一周一次的空竹课,很难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局面[7]。空竹课与其他基础课程的学时分配相比,存在明显课时偏少的现象,这势必影响空竹课程整体的教学效果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