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颖的传统项目引入课堂,尤其是学生没有接触过和了解过的,最能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如清华大学的“无清华,不体育”,清华大学的新兴体育项目中空竹也在内。空竹文化的课程设置,要在保证师资队伍建设,即空竹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等人才培养的前提下,不仅传授空竹动作的要领、原理,还要将空竹花样表演、空竹球进行分析,引渗透传统文化和德育,空竹运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蕴含着体育的内在生命力,既可以培养艰苦奋斗精神,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空竹运动要想在校园里发展,建设空竹文化的育人思想,空竹课程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它体现着课程的内容、方式、目标等,是学业和专业中的一环,用空竹文化课程带动空竹的传承,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空竹文化课程标准。在空竹课堂教学过程中,深化教育改革,编写空竹校本课程,形成校本课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用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的要求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安排专业性强,有事业心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指导和教学,推动空竹文化的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
3.1.2优化内容
国家大力提倡空竹进校园,但校园空竹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因为空竹运动在老年群体中较为庞大,年轻专业的空竹教师并不多,在教学内容上,没有系统规范的空竹课程,包括空竹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等诸多方面缺少规范性和理论支撑。空竹作为一项全身心的运动项目,动静结合,有花样表演空竹和竞技空竹,分为技巧、竞技、健身、表演四大类型,又分为单轮空竹和双轮空竹,因此,优化空竹教学内容很有必要。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教学内容,细化空竹的种类、内容等。例如,分为教学类、表演类、竞技类等,设置多种类型和难度等级,引导性教学,既发展空竹的专业技巧,也体现艺术的表演性,做到真正激发学生兴趣,衍射空竹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较高层次的育人价值。
空竹运动是一项基础性节律性运动项目,对基础要求高,尤其到空竹球,难度更大,要做提、拉、抖、盘、抛等一系列动作,因此,在优化课程内容上,教师要有体育智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性格特点,合理挑选合适的学生练习适合的内容,例如花样空竹,竞技空竹,双人空竹等等。
3.1.3创新教学形式
任何运动项目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空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如此。空竹花样表演种类繁多,且来源于民间,有很高的观赏性和浓厚的民俗文化性,学校可以利用空竹独特的文化魅力,教学上侧重于空竹文化的传承和育人建设,创新空竹的动作表现形式。在教学形式上,将空竹文化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改变教师教,学生练的枯燥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不仅是学习者,也是开发者,学生在掌握动作的基础上,随机组合动作来表演,也可进行动作创编,最大程度的提升自我表现力,这种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可最大程度的激发探索欲,提升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运动技能。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将空竹文化与当下流行元素结合,例如空竹与舞蹈、武术的结合,赋予空竹现代文化气息,现代表演风格,衍生出新潮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在自我开发出体验育人的精神。
3.1.4推行教赛结合
体育的魅力,蕴含着勇往直前、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和积极心态。学生在空竹课堂上,学习空竹的运动技能,边学边赛,用比赛检验学习的效果。在比赛的过程中,设置个人赛和团体赛,无形之中增加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在激烈紧张刺激的比赛环境中,无形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集体感、团队感、竞争感,这正是体育的魅力,即“完全人格,在于体育”。
3.2空竹文化推进文化实践育人
3.2.1课程活动
学生是学校文化的主要参与者,加强学生文化实践建设,对于优化育人环境,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空竹发展需正视,落实空竹“校本化”具体过程和准则,强化空竹课程、制定空竹相关教案、培养专业教师、营造空竹文化氛围。第一步就是课程规划,做好空竹课程设计与规划,即空竹指导理论、制定空竹课程计划、空竹教学大纲等。第二部是课程实施,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学测评等。开发空竹课程活动,发挥空竹运动承载的文化价值,为空竹文化育人提供有效路径[8]。
3.2.2空竹社团
卢元镇指出“把体育运动当做活动内容或宗旨的社会团体就是体育社团”[9]。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育人的有效载体,也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助推剂。空竹社团使高校正常体育教学活动无限延伸,是整个教育体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理想、信念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等意识情感。空竹文化特色社团,发挥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针对空竹文化,进行空竹的宣传、训练、比赛、培训与系统的指导,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利用学生闲暇时间,发挥兴趣,共同切磋空竹技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练习空竹的积极性。空竹社团中渗透了立德树人教育,为学校育人文化创造了精神财富,让空竹在校园的活动氛围强烈,形成校园空竹文化处处见的景象,一种民族文化特色的规范力量。
3.2.3空竹文化节
空竹运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动态体现,它凝聚着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卓越智慧和理性文化[10]。空竹文化节彰显了体育与文化的呈现与表达,融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设置一场体育与青春的思想碰撞、体验练习。文化节可以以海报宣传、花样表演、竞技比赛等形式展现,设置可供全校师生参观的各类空竹,播放各类空竹表演,展示各类比赛证书、奖牌,现场与师生互动,设置空竹答题和体验,赠送礼物。现场的空竹互动文化长廊让师生感受到一体化的体验模式,能够真正看到、摸到、参与到空竹文化中,了解更多的空竹文化知识,欣赏精彩的表演和竞赛,让空竹运动得到认可和鼓励。
3.2.4空竹师生趣味赛
高校可以加强校园空竹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大胆创新,持续开展“加强校园空竹文化建设,创办师生魅力竞赛”的主题活动,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空竹文化建设方案,以师生可操作性、参与度、认同感为侧重点,例如,根据学生和教师的特点进行空竹比拼,挑战空竹动作的数量、质量等,师生之间空竹球竞赛等,以趣味为主,让师生之间进行空竹技术交流切磋。协调空竹文化建设的体育精神,感受空竹文化的魅力[11]。以专业引导为抓手,增强校园空竹文化的科学合理性和认同感,引导师生制定自我发展规划,实现自主发展,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从而促进校园空竹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