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重视党史教育,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文化教育,在感悟历史中,实现理想信念的巩固与升华。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进一步提出了要学习党的历史,发挥其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传承红色文化在党史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其中,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传承和利用好红色文化所蕴含的育人功能,是新时代对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时代高校用好用活红色文化,在发掘传承党的红色基因中深化党史学习,能够进一步巩固高校党史教育主阵地,增强教育实效性。
一、深刻认识红色文化在高校党史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一)红色文化提供了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支撑
2021年4月16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这深刻突出了党史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高校思政课本身就蕴含着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发扬,因此将红色文化积极融入高校党史教育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一是能够丰富党史教育的内容,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四史”教育工作提供思想支撑。红色文化涵盖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奋斗,勇于革命,坚守理想信念,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进文化。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凭借着对先进思想的执着追求,才能不断克服“娄山关”、“腊子口”等一个个困难。这充分彰显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因此,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应融入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不畏艰难,敢于挑战以及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二是通过党史中红色文化的浸润,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红色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增强“四个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而红色文化承载着党的光辉历史与丰功伟绩,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弘扬红色文化是高校开展党史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需要。高校在党史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树立正确党史观。
(二)红色文化丰富了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宣传载体
红色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这种红色文化作为文化资源的瑰宝,以其鲜明的感染力、鲜活的生命力等特点,丰富了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宣传载体。
一是能够利用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回顾其奋斗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从大革命的洪流中走来,到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再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最后在国内解放战争时期取得最后的胜利。其中一些重要战争遗迹、重要会议遗址、红色文物展览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地都是学校进行党史教育理论宣讲的重要物质载体。
二是可以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文化往往具有渗透性,在已经挖掘出的91种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中,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精神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些精神力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多角度、多方位地影响着大学生,这为高校增强党史教育宣传力提供了重要渠道。
(三)红色文化创新了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优秀文化,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拥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将红色文化融入党史教育课堂可以充分展现其价值内涵,同时也能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一是有利于打造红色文化体验式教学新模式。一方面,这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枯燥的党史理论增添活力,进一步丰富高校实践教学内容,深化教育目的;另一方面,学校组织同学们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展开实践考察,也能极大刺激学生的感观体验,让同学们切实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感人事迹、党的光辉传统以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是有利于创新党史教育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时值建党百年之际,国家广电总局推出了“理想照耀中国”电视剧展播特别节目。其中关于红色经典的文艺作品就为高校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鲜活素材,这就使得党史理论教育不再是单纯说理与“灌输”,而是结合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加贴合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们将党史知识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