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便亲身参与传统节日礼仪活动,切身体验传统节日文化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12-18 

既是活动节日主体,也是文化受众。几千年来,传统节日中镶嵌着深刻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内在意识和思维习惯。传统节日文化重视道德教育,饱含价值引领,潜移默化地引导着、规范着中国人民的个体行为与集体行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髓的凝结,同时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人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价值引领。传统节日展现出其独特的道德教育、行为规范作用,在当今多元文化冲击碰撞的时代,有助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普及,加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认同、自觉践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传统节日发挥着举旗帜的文化建设功能。 

1. 聚民心  

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农耕文明时期的生活、生产实践活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民族性、群众性的特点。年复一年循环的节日习俗,形成稳定的、共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记忆,融进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情感中。传统节日活动、庆典的周期性有助于培养集体意识,增强民族认同。“在对民众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等方面,传统节日具有独特的优势。”积蓄了上千年的文化力量,作为维系民族感情的精神纽带,有助于强化对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在实现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有助于夯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传统节日发挥着聚民心的文化建设功能。

2. 育新人  

随着社会劳动、社会交往的发展,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传统节日以不同形式的习俗传承至今。传统节日所形成的节日文化号召着、吸引着人们走近历史,了解历史,有助于促进人们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发展至今历经的沧桑和背负的使命,有助于促进人们感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任务的必要性,增强人们践行中华民伟大复兴这一时代任务的自觉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结合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助于推动人民群众积极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助于培育人民群众自觉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传统节日发挥着育新人的文化建设功能。

3. 兴文化 

 接续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传统节日作为承载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为依托,在世界文化之林熠熠生辉。应以唯物辩证的视角看待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挖掘其文化寓意,深化其文化价值,发扬其文化魅力。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精髓的弘扬,有助于强化文化认同,推动人民群众自觉走近、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传统节日以其丰厚的文化元素,展现着历史底蕴,维持着民族特色,坚定着文化自信。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道路上,传统节日文化增强了我们文化建设的底气,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民族追求、民族风貌、民族性格。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传统节日发挥着兴文化的文化建设功能。

4. 展形象  

千百年来经过实践沉淀的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宇宙自然观,“以和为贵”的社会和谐观,包含人文关怀、积极上进的生活观和生命观,以节日活动为传播载体,统一融于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中,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国传统节日发源于古代人民的历史实践,集习俗礼仪活动、民族精神文化内涵、伦理道德思想于一体,既是中国故事的活动载体,也是中国声音的文化载体。  

在全球化浪潮日益汹涌的大背景下,在多元文化争相发展的境遇下,新时代更要讲好中过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作为民族瑰宝,中国传统过节日对于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有着独特优势。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进程一脉相承。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是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积淀,彰显着中国特色。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传统节日发挥着展形象的文化建设功能。  

三、文化强国视域下发挥传统节日文化建设功能的路径探讨

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传统节日以独特的文化优势、深厚的历史底蕴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围绕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五个方面发挥文化建设功能。值得指出的是,当前中国传统节日,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面临着表面化、商品化的趋势;一方面,遭遇着多元文化浪潮冲击、西方节日入侵的挑战。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需要就发挥传统节日文化建设功能的路径进行探讨。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道德思想和伦理习惯,展现出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对待传统节日,应以唯物辩证的视野,树立科学的态度,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传统美德,发扬传统文化,推动传统节日与现代社会的融合。结合时代发展,注入时代精神,创新呈现形式 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容拓展,做好社会主义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意蕴注解。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坚持与时俱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的功能发挥,增强传统节日文化的吸引力和认同感,凝魂聚气,守正创新。

2.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传统节日是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形成、发展、稳定下来的,广泛的群众参与是传统节日得以延续至今的根本所在。农耕文明逐渐与现代工业社会时代剥离,现代社会的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寓意及其背后历史的认知难以全面、深刻。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碰撞的今天,对于传统节日文化,中国人民亟待加深精神理解,加强文化认知,促进价值认同。需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坚持传统节日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切实缩小地域差异、城乡差异,让不同地区的人们拥有平等的机会、足够的平台切身参与到传统节日活动中来,提高归属感和自豪感。

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吸引群众热情投入,激活群众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继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3.打造文化产业项目,塑造节日品牌    

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为发挥传统节日的文化建设功能提供了战略指引和路径选择。基于历史,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寓意,促进传统节日与时代的融合发展。如四川自贡的元宵节灯会,在官方的政策支持此啊,吸引群众热切参与创作、展出,蔚为壮美的灯会在网络平台获得空前热度,引发人们对元宵节和元宵灯笼的热烈关注。河南卫视近年来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以各节日历史底蕴为灵感,以各节日主题为依托,与大众传媒相结合,打造精品电视节目,发扬传统节日文化,连获群众好评。以文化产业项目战略带动节日品牌塑造,展示历史悠久、意蕴丰富的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