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当今世界信息极大丰富,各国文化相互渗透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12-27 

时代造就大学生们的价值趋向容易左右摆动,呈现不稳定趋势,易受到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大学英语课程是学生接受外来文化的主要渠道,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趋向产生冲击力。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承担的任务重、责任大。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构建价值观的主要来源,是学生学习的指南。恰当的教材内容输入不仅有效提升学习效果而且有助于培养健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当前课程思政背景下,研究与拓展教材内容成为了丰富思政教育资源的主要途径。要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功能,"就要注重教材建设,丰富教材内容[4]"。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要素体现到教材中,在教材中突出中国元素,突出思想价值引领,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提供思政素材。

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的编写理应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相关内容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的大学英语教材在内容选择上缺失爱国主义、红色革命文化等中国元素。很多大学英语教材在语言上注重原汁原味、内容知识上偏重选择国外原版报刊或杂志的文章,这些教材主要体现英美等国家的经济或文化,自然不会涉及我国的意识形态及思政元素。虽然,目前已有一些新教材中也有意识地融入了思政元素,但系统性与规范性欠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选编和引入并未予以高度重,导致中西方素材调配不均因此,学生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中,对国外知识文化的了解远远超过对本国文化知识的掌握,在传递传播中国思想和文化方面容易形成短板,势必造成课程价值观引领不深入,育人不全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