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立体、全面的国家形象有利于提升国家的吸引力、亲和力和影响力。因此,国家形象的塑造历来是国际政治学和传播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学者近年常用“自塑”和“他塑”两个概念来区分国家形象的塑造模式。国家形象的“自塑”,包括一个国家向外界呈现出的特征与该国内在的独特气质。国家形象的“他塑”,指一个国家由他国媒体、他国公众等“他者”所塑造的国家形象。[3]
基于“自塑”与“他塑”的概念区分,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邢丽菊教授从国际政治学与传播学的跨学科角度,提出自塑、他塑、合塑三种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模式。自塑和他塑的主体与关键参与者均为同一国家政府及其下属的机构和个人。合塑则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他国民众作为关键参与者,接触形象国建构的讯息后向外传播;另一类为:形象国民众作为关键参与者,向内传播他国塑造的本国国家形象。[4]6
邢丽菊教授提出的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模式可为“雷锋精神彰显乐于奉献的中国形象”这一命题提供底层逻辑。对于中国而言,自塑的关键在于向外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形象,为中国营造积极正向的国际舆论环境。[4]6对内,雷锋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延续,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具有民族性,可为中国国家形象印上鲜明标记。学雷锋纪念日的设立以及学雷锋活动的开展,使得雷锋奉献精神拥有广泛的国内群众基础,具有凝聚人心的力量。对外,雷锋奉献精神可满足他国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实实在在的世界性响应,这一点将在合塑模式中进一步阐明。
中国国家形象他塑的主体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4]8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团结协作,互利共赢。因此,大批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模式持肯定态度,其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也是积极正面的。而出于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等因素的考虑,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西方发达国家常常塑造不友好的中国国家形象。在此背景下,通过他塑来彰显乐于奉献的中国形象将遇到较大困难。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在塑造乐于奉献的中国形象的过程中,合塑的效果将会更加突出。[4]9雷锋奉献精神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雷锋奉献精神所表现的“团结互助”的特征具有普世价值,能够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共鸣。他国民众在接触信息后对中国乐于奉献的国家形象进行传播,能够增强信息的可信度,从而使传播更加有效。雷锋精神以合塑的模式彰显乐于奉献的中国形象有如下典型案例:美国西点军校张贴雷锋画像,学习雷锋奉献精神;“洋雷锋”雷夫·罗杰斯英译《雷锋日记》,践行和推广雷锋奉献精神;日本万宝至马达公司长年坚持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以雷锋奉献精神培育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