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政府承担引领任务,建设负责雷锋奉献精神研究的学术机构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3-01-05 

使其确定若干重点立项课题并列入社科研究发展规划最终让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落地。高校发挥智库作用,举办雷锋奉献精神研讨会,组织专家学者就相关主题进行探讨,并积极促进成果转化,推动理论专著的出版。专业研究雷锋精神的期刊杂志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以研讨会等多样形式开展理论探讨,并及时刊发研讨成果。

从实践层面来看,雷锋奉献精神在当下的表现形式日趋多元化,各式各样的实践创新使得雷锋奉献精神愈具魅力与活力。其中,学雷锋志愿服务凭借其丰富的实践内容、不断开拓创新的实践形式,成为当下传承雷锋奉献精神的重要路径。雷锋奉献精神对我国志愿服务的兴起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为志愿服务提供了路径导航,使其成为了雷锋奉献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成果;而志愿服务又使学习雷锋奉献精神由个人自愿行为发展为非政府组织牵头活动,使其拥有了更为广泛的社会效应和群众认同,并让其影响更为长效。因此,在实践层面,自塑乐于奉献的中国形象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创新学雷锋志愿服务,吸引和激励广大群众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

政府出台鼓励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相关政策,完善志愿服务法律法规建设,形成保障机制。社会志愿服务团队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如动员与激励机制、培训与运作机制、保障与评价机制等,推动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5]学校将志愿者服务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一环,以课堂教育、实践体验以及更多创新性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总而言之,要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形成协同运作效力,推动构建“政府、社会、学校”联动参与的实践共同体,形成多元化的志愿服务体系。

(二)合塑: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活动,提升雷锋奉献精神民间传播效果

国家形象合塑的重心是促进民众的跨文化交往,增加他国民众与本国民众交流的频率,使他国民众作为关键参与者,在接触本国形象塑造的相关讯息后主动向同文化群体进行传播。合塑乐于奉献的中国形象,需要充分发挥曾有和中国民众进行跨文化交流经历的外国民众的作用。作为“信息中介者”,他们可在同文化群体内对雷锋奉献精神进行传播,从而提高信息的接受度。

一方面,重视在华外国民众作为“文化译介者”的桥梁性作用。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民众来华开展交流合作。他们生活在中国对中国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和文化传统等有着切身体会,更能分辨西方媒体等对中国评价的真实性,形成自己独立的认识。部分在华外国民众出于个人兴趣等原因,采用短视频等媒介主动向同文化群体讲述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为从未到访中国的外国民众提供了认识中国的新视角。由于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身份,他们的讲述往往更能为其他外国民众所接受和信任。中国政府或其他非政府机构可以主动邀请在华外国民众,以开展合作项目、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雷锋奉献精神使其以讲述者的身份雷锋奉献精神传播出去同时吸引更多的外国民众来到中国,亲身了解雷锋奉献精神。如湖南雷锋纪念馆以“学习雷锋纪念日”为载体,利用多媒体、场景、视频等高科技展示手段,向在湘留学生等外国游客讲述雷锋故事,展现雷锋奉献精神。

另一方面,主动为没有来华经历的外国民众搭建高水平的文化交流平台。首先,发挥对外机构的文化中介作用,打造“沉浸式”的雷锋奉献精神交流平台。例将雷锋奉献精神融入到境外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让外国职员潜移默化认识雷锋奉献精神。其次,利用文化交流的多样化新型载体,打造以微博抖音、B站等自媒体平台为中心的创新性雷锋奉献精神交流平台。随着大众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诸多主流社交平台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创作者入驻。他们在中国的自媒体平台发布作品,并与中国网友进行积极的互动。同时,各平台还推出了其对应的国际版本,如微博轻享版、TikTokbilibili等,广受外国使用者的喜爱。在此类平台发布雷锋奉献精神相关话题,可引起国内外广泛讨论,让雷锋奉献精神以短视频、公众号文章等形式实现创新性诠释、创造性转化、多样性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