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东方杂志》素有“中国近现代史资料库”的美称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3-01-13 

20世纪早期,在我国近代报业历经发展演变的同时,《东方杂志》也刊载了不少报人对于新闻学概念、内容、特征与规范的论述,从中可窥探新闻传播由实践层面的“术”逐步迈向学理层面的“学”的跨越,呈现“新闻学”作为全新学科形成的部分踪迹。

关键词:新闻学 《东方杂志》新闻实践

《东方杂志》创刊于 1904 年,终刊于 1948 年,作为商务印书馆八大馆办期刊之首,其办刊历程跨越了晚清与民国,见证了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是近现代史上寿命最长、影响极大的一份大型综合性文化期刊,素有杂志之王的美誉。[1] 《东方杂志》兼容并包,或摘录重要报刊文萃,或刊登原创文章,以“为国家谋文化上之建设”为其宗旨之一。[2] 20世纪20年代起,对于新闻业实践活动概念、特征与规范的探讨不断见诸该刊,内容广泛丰富,涵盖从各国新闻业历史到新闻理论与实务的诸多方面。20世纪20年代前后正是我国近代新闻学研究与新闻学教育的发端时期,1918年《东方杂志》第15911期连载的徐宝璜的《新闻学大意》被视为新闻学开端的标志性成果,但发端于20世纪初的新闻学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了报人群体基于长期新闻实践对新闻学理的自觉追求过程,《东方杂志》所刊文章构成了中国新闻传播学理化的重要研究素材,从中亦可管窥我国近代新闻学形成期的面貌及其特征。

学科成型是一个孕育、萌芽、发展、完善的历史过程。对象的相对明确,范畴、概念体系的相对完整,方法论观念及方法的相对稳定,这几点统一起来,大致标志着一门学科的成型。[3]本文将从上述 几个维度对《东方杂志》所刊载的相关文章进行归类与分析,透视新闻传播学理化与新闻学科的形成。

一、认识论:定义“新闻”与“新闻学”

徐宝璜所著《新闻学》由北大新闻学研究学会出版前曾在《东方杂志》上以《新闻学大意》之名于19181591011期连载,其中系统概括和阐释了新闻的定义,分类,价值以及实践方法,对于新闻学的形成具有开创性意义。其中明确定义了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新闻”:“新闻者,乃大多数阅报人所注意之最近发生之事,此定义中有应注意者二:一,新闻为最近发生之事,二,新闻为大多数阅报人所注意之事。”[4]其中强调了构成“新闻”的时效性与重要性两大要素,在论及新闻的价值时指出:“至定同一新闻之价值者则时间与距离是也。”强调了构成新闻价值的时效性与接近性因素。后徐宝璜在《新闻学》中又对“新闻学”加以界定:此学名新闻学,亦名新闻纸学。既在发育时期,本难以下定义新闻学者,研究新闻纸之各问题而求得一正当解决之学也。此虽稍嫌笼统,然终较胜于无。[5]。在这一界定中,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为“新闻纸之各问题”,即报纸实践活动中的问题。

在文中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徐宝璜列出了“新闻纸之各问题”,即新闻学的具体研究对象,主要涉及新闻采集,新闻编辑,新闻造题与新闻通讯等新闻业务问题,以及报馆与通讯社相关的媒介管理内容。《新闻学大意》和《新闻学》对于“新闻”与“新闻学”的概念表述将新闻传播由实践提升至认知层面,明确了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基本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