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教学反思促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快速成长的助推器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3-01-16 

对于教学实践及教学反思能力较欠缺的教师来说,意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理解教学反思的内涵,知晓提升反思能力的途径,以及明晰教学反思的策略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提升的途径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反思意识及素养

理论的学习可以帮助教师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与客观规律,可以透过现象表面了解问题的本质所在,从更高的理论层面来分析问题的关键。只有当教师具备完善的知识理论体系时,才能认识到自身教学中问题的关键所在,并能准确分析和探讨这些问题,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

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水平,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家的名著,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方法及最新成果,广泛涉猎前沿的教改信息 、动态及进展等,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此外根据自己的学科需要,或从教学体验出发,有针对性地重点研读一些对解决实际问题有借鉴指导作用的专著、论文,如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核心素养、新课标实施相关理论

二是加强有关教学反思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培训和学习,通过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促进教师反思能力。 在培训过程中要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知识理论,加强教育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培训;要注重对教师教学反思方法、技能的培训,帮助教师学习和掌握合理的教学反思方法与科学的教学反思技能,并在教学研讨等实践中提升教师教学反思素养。

(二)实施“师带徒”,有针对性地引导反思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必须获得内外条件的支持教师一般都有学校或区域层面选配的“师傅”,无论在教学经验或是教学手段方面,“师傅”都具有丰富经验,同时,他们要具备先进和前瞻性的眼光,其反思阶段处于批判反思阶段。除了进行日常的听评课外,“师傅”需要在了解教师的基础上,和教师一起制定专业发展计划,并且针对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的反思。在涉及社会价值观的问题上,处于批判反思阶段的教师能辩证地看待事件,这为教师打开了思路,对提升其教学反思阶段水平有直接的帮助,可以改变教师教学反思的方向和态度。

(三)组成反思团队,营造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

教师的反思过程离不开与同行的对话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间的交流研讨有助于拓宽教师的思路,避免“闭门造车”“故步自封”。利于教师发展的反思团队大概有三类:教研组型、教师团队型、跨学科型。

教研组型。侧重于学科教学的问题反思,多以同学科教师开展听评课及研讨的形式,更多关注学科专业方面的教学问题,利于教师对本学科的深入实践与思考。

教师团队型。重视新手型教师面临的班级管理及课堂管理的问题解决,多以听讲座和研讨的形式,教师交流中有更多的共性问题,但囿于都教缺乏实践经验和一定的反思水平,过多依赖这种形式对教师的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