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重视教育教学共性问题的反思,可以打破学科界限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3-01-16 

跨学科型。重视教育教学共性问题的反思,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关注教育关系、教育情境、学习科学等教育本质的问题。此外,成员的构成包括专家型教师、成熟性教师、教师,在经验教师的带领下,利于形成优势互补、相互学习、资源共享的反思团队。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新课标的实施,单元教学、综合实践、项目式学习、教学评一体等改革的落地,尤其需要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实践和反思时,更要大胆走出学科和教师的圈子,勇于学习、善于学习、勇于反思。当然,反思团队不限于以上几种,有时候,学生、家长等都可以是教师反思的资源,了解他们的感受、需求,同样也是获取团队的力量。教师要善于利用或参加不同团体,借以突破个人的经验和自我思维定势,改善独立反思的偏差,使个体的反思走向深化。

二、教学反思的策略

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反思时,可以按一定的步骤进行训练,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看法,衣新发提出的“教学反思六步法”对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给了较好的借鉴。这六步法是:发现问题、归结原因、设计方案、寻找依据、纳入实践、优化调节。

1.发现问题。这是教学反思的基础,发现和记录教学中的困惑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实际教学情况和原有认知不一致的地方。需要强调两点:一是发现的问题要聚焦教学中的关键事件。找准问题,教师才能够有机会对自己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促使自己教学行为发生改变。二是问题描述要明确具体。教学问题产生于特定情境,在问题描述时需要对情景做细致的描述,及时捕捉到的反思点经过精细化加工才能更好地进入长时记忆,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改进。平时我们可以借助录音、录像设备进行记录,方便更准确具体的问题发现和描述。

2.归结原因。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细致、清楚的描述后,需要解析教学问题后面的原因或教学成功的经验,教师要充分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并收集资料,初步形成对问题的认识。教师教学反思的深度与归因有很大的关系,教学反思的深度又直接影响教师反思的水平。对教学反思的水平进行研究的专家也很多,有影响的包括马克斯·范梅南的界定:技术性反思、实践性反思和批判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