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社会发展大趋势,感应新时代发展的方向,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从观念、机制、方法等多角度进行转变,持续理解把握新时代、新发展整体环境下的鲜明时代特色和主体特征,为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构建“大思政”模式,开辟一条崭新的思维与方法。
1.强化创新理念,搭建思政工作平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它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之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以人为本、以广大师生员工为主体,是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核心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往往会直接面对广大师生员工,这就需要对党员管理实施创新,将创新发展理念融入到思政工作中,可以避免盲目跟风,以创新思维方式理解和解决各种问题,使创新的指导思想能够真正意义地为高校改革发展服务,特别是思政工作中存在着责任感不够的现象,就要启动创新机制,将思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积极主动地为党分担忧患、解决难题。
高校立德树人是培养下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基本使命,而对普通教师而言,要切实做好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认真、严谨、严格地学习“五大发展”和国家全面发展的新要求,把适应新时代师生将满足新时期学生和教师进步发展的“软”的要求同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硬”要求结合起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与新的理论体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有关理论的专业课程建设起来,不断地充实新课程的基本知识。建立全新的教育评价与评价运行机制,加深对党的方针、路线的信任与支持,必须通过不断地改革和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内容、教学培养模式等多种途径,才能逐步完善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前迈进。
2.加强协调发展,拓展思政工作领域
协调的概念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这是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需要对高校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统一统筹规划,持续解决好一批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批差距问题,使其在最大限度上实现最优化发展模式。
一是要协调好教学科研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以培育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使命,突破以往各门各派的状况,尤其是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创造学科协调发展的无限可能,共同构建教学整体化趋势发展状态。同时在坚持学校教学为主、教学科研并重的前提下,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实行师德教风考核 “师德一票否决制”,促进师德教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性。开展“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评选表彰活动,建立良好的师德舆论宣传导向,引导教师爱岗敬业、严格自律,提高师德修养;二是要协调好思想政治工作与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关系,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员教育、法治宣传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活动中,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政治性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重大纪念日等,在各类纪念活动中涵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推向更广更深的层次体系,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生员工工作生活中。三是要协调好教职工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实际关系。在当前情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各大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重点,而广大教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被忽视,一旦若是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还没有做好,那结果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综上所述,高校思政工作必须将教职工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协调发展,不断发展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协调工作机制,提高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统一思想共识、理念价值共享和内心情感共鸣,提升思想层面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整体水平,把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意义的全面融入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提供的各项服务中,构建“大思政”教育工作格局。
3.倡导绿色理念,营造思政工作生态环境
绿色理念注重解决和谐问题,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工作职责,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机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实际性工作水平,把思想政治教育切切实实全面融入渗透到学校的管理和教学等各项管理服务中,主动积极构建五大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即: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全员积极参与的责任体系;以课程思政为目标、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相结合的育人课程体系;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心理育人、实践育人等十大全方位育人体系;以校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育人体系;以考核督导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构建“大思政”格局。同时要将"以“绿色校园”为核心,以“绿色校园”为核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管理节能、科技节能、行为节能、文化培育,多举措扎实推进节约型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建立节约型校园建设长效机制,强化绿色校园育人功能。要让师生形成生态保护意识,让广大师生认识到绿色发展观念不仅仅是保护环境和各种资源,更是以保护行为带动提升自身和社会环境,让广大师生认识到要从工作、学习、生活等多方面形成绿色生态意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人与自然的相处思维,形成绿色发展的思想,营造一个环保至上的生态化社会发展环境。
4.实施开放发展,推进思政工作品牌建设
开放理念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坚持坚定不移地树立和全面贯彻全面深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构建和谐开放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助推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塑品牌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建设,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通过实践来不断地改进教学,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个品牌工程的资金投资体系;采取以项目管理的模式,以立项为基础,以优质的工程建设为核心,增加资金,推动企业文化品牌的创建;要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保持开放性、开放性的发展,就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强化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通过问卷调查、网络测评、网络互动等方式,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数据库,只有加强网络空间的主导权,才能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更理想的状态发展,努力构建“大思政”格局,切实把大学生培育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和传承人。
5.重视共享发展,促进思政工作以人为本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高校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切实关心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让学校的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惠及全体教职员工,妥善解决好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成长成才服务,要坚持“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确保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服务学生成长,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注重贴近师生思想实际开展工作,建立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机制,建立健全校院领导联系师生、谈心谈话制度,持续提升健全学生经济资助政策服务体系,积极努力拓展社会资助渠道,扩大贫困的生专项资助面;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思想引导,注重在服务引导中加强思想教育,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易发多发的人生理想、学业就业、经济困难、矛盾纠纷、感情纠葛等问题,做好特殊群体的就业援助,建立及时发现、有效解决、心理干预、协同配合等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把对学生的关心关怀真正落到实处。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价值理念是一个有机的总体,共同打造了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的理论和实践。把这一“五大发展理念”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体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认同,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有效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