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我国大范围实现了智能化医疗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3-02-02 

为提高就诊效率、减轻社会医疗压力,在我国结合互联网技术大范围实现了智能化医疗,从入院所需的登记、健康码到挂号、缴费等大都通过手机完成,大大提高了病人就诊效率、缩短了就诊时间;但同时为部分老年患者和不熟悉当地医院就诊流程的病人增加了就医难度。经过系统培训的陪诊人员能够最大程度的提供患者需要的陪护,理论上全程仅需患者和医生交流病情即可,其他繁琐程序均可由陪诊人员全程代办,减少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产生意外的概率。

陪诊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行业规范

随着陪诊行业的兴起,陪诊师这一职业的兴起在满足患者心理需求、解决患者基础问题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但不完善的行业规范必然会导致各种风险的出现,为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埋下严重隐患。

首先,行业服务内容范围尚不明确。除了代排队、代取药、引路等基础服务之外,消费者普遍希望通过陪诊缓解自己心中的无助与孤独,并在陪诊师的帮助和引导下与医师进行更加准确高效的交流。但是在行业从业人员鱼龙混杂的情况下,许多打着“100元提供一条龙服务”的陪诊师却将自己的职责范围划定在陪同就医、代取号和代排队等基础服务范围内,服务内容的模糊会导致两者间存在矛盾,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其次,陪诊的责任和义务有待规范。国内目前尚未针对“职业陪诊”做出专门的法律规定,行业惯例也尚未形成,在当事双方仅有格式合同或并未签订合同的条件下,医院、陪诊师、患者之间的义务和权利很难得到清晰的划分。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出现权益受损情况时,事故责任究竟应当由谁来承担也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尤其是陪诊师在陪同患者就医的过程中往往会了解到患者的身体既往病史、医保就医信息等基本情况,甚至掌握患者财产状况及卡号密码等重要信息,若出现工作失误或居心不良的情况,则患者人身权和财产权必然会受到严重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