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诊师的工作需要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矛盾,需要新的法律法规或行业规范予以规定。例如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在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不便或不能向患者说明的情况,应当告知患者的近亲属,并取得其同意。但是作为为患者提供服务的一方,陪诊师并不属于患者的近亲属或其顺位,这可能会导致医师难以为患者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措施。除上述问题之外,虚假陪诊的问题如何界定,陪诊师是否能够作为患者的临时监护人来提供服务,服务价格如何界定,信息泄露风险如何规避,遇到医患纠纷或紧急医疗事故时陪诊师如何理清个人义务和责任等都是需要正视并解决的问题,只有给出明确且合理的标准与管理细则,行业乱象才能得到真正的整治,陪诊行业才能真正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陪诊行业人员相关技能不足
陪诊行业中陪诊师的工作职责在于陪同患者前往医院就诊,并为患者提供包括交通就餐、陪伴交流、领取药品、替代排队和诊疗向导在内的一系列服务,这些工作看似只是“跑腿”,内容简单,但实则却与患者的隐私权、健康权和生命权息息相关,若陪诊师缺乏一定的医疗知识,未接受过专业性的指导或系统性的培训,则其很难为患者提供足够周到的服务。特别是在行业规范尚未形成背景下,部分机构会打着“短期培训、高薪入职”的噱头,让很多人对陪诊师这一职业形成“高回报、准入门槛低”的错觉,从而使得这一行业鱼龙混杂。但实际上,高质量的陪诊师不仅需要在沟通方面极具耐心,了解医院的架构体系和患者的交易流程,还要通过耐心的陪伴和积极的引导让患者更加准确的描述疾病感受,提前了解其病史及主诉,观察其在候诊过程当中的心率、面色及其他情况。但是,未接受过专业性培训且缺乏从业经验的“陪诊师”往往只能为患者提供取报告、取药和代挂号等基础服务,即便是打着“一条龙服务”的名号,也难以在理解并解释专家术语、疾病描述等专业方面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
(三)陪诊行业乱象具体表现
陪诊服务目前尚处于行业发展初期,由于规范性监管体系的缺失,行业内乱象频出。
1. 行业准入门槛低。
随着“职业陪诊师”在短视频平台的爆火,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平台注册、公司招聘或线下联系的方式涌入这一行业,但由于来源渠道丰富、准入门槛过低,“职业陪诊”的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人并未接受过专业性的指导或者系统性的培训,只是将这一职业作为兼职,未必能为患者就医提供真正的便利,甚至有导致患者负担加重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