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FD-QM标准主要围绕课程设计的质量评估展开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3-02-09 

FD-QM标准主要围绕课程设计的质量评估展开,一门学科的授课质量取决于多方面要素,其中,课程设计是教师对课程的前置性思考和总体性规划,是关系到课程质量的关键要素,本文关注的FD-QM标准主要聚焦的正是"课程设计",因此研究FD-QM标准在中医经典课程上的应用,对于提升中医经典课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FD-QM标准共有八大类33项指标,这些指标都做了评定设计打分标准,这为评估和指导课程设计提供了一个量化的标准[6]

二、课程现状与存在的困难

中国高等教育网络教育的历史相当短暂它可以追溯到1999年,当时教育部(MOE)正式批准了67所主流高等教育机构(HEIs)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教育。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丰富,线上资料越来越丰富,单就慕课而言,据统计2018 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认定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 801 门,中国大学 MOOC( 慕课) 网可以学习的课程达 2564 门[7]这为我们开展中医经典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就《伤寒论》这门课而言,在其线上课程设计中还存在很多现实的困难,这些困难既有普遍性的,也有特殊性的,归纳起来,以下几点需要我们重点去思考:

(一)没有形成系统的《伤寒论》线上课程设计:为中医经典课程《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末年方证法度精妙,是第一部融汇理法方药及六经辨证自成体系的经典课程,且因其年代久远版本衍化散轶而研究流派众多。《伤寒论》的这种课程特点导致教学设计非常困难,有研究现实60%的学习者不满意现有的经典教学,很多专家也都对中医经典的教学现状提出了质疑[5]目前其线上课程资料大多来自各高等院校自主开发,课程设计总体还是以线下教学的思路构建线上教学,线上课程的模式碎片化不成系统,多是线下授课视频的简单上传。

(二)没有解决《伤寒论》特色与中医整体教学的“一致性原则”的问题:《伤寒论》内容涉及面较广,涉及的知识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甚至文献考据等知识,同时《伤寒论》其又有自身特色,如《伤寒论》的脉诊和后世的脉诊就存在不同;对一些药物的认识和使用也与后世存在差异;现今非常重视的舌诊几乎未有涉猎;相反对于目前临床忽略的腹诊又非常重视……,以上等等都说明,《伤寒论》既是中医整体体系中的一环,又极具自身特色。在线教学必须要处理好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前瞻性、整体性地做好教学规划对达成整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至关重要[8]。在现有可以搜索到的《伤寒论》线上课程设计中,尚缺乏即能体现课程特色的“构建主义学习”,又能把这门课融入中医文化体系中的“一致性原则”的课程设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