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范围多从直肠开始,可逆性发展至近端结肠,有时甚至累及全结肠和回肠末端,可有中毒性巨结肠、结直肠癌变、下消化道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目前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可有对症治疗、传统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生物制剂、干细胞治疗、益生菌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本文将对这些治疗方法进行论述,以期望为临床医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一定的参考。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属于常见的炎症性肠病的一种,与遗传、免疫、感染、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也呈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主要有腹泻腹痛、粘液便秘、脓血等临床表现[1],也可伴有关节、皮肤、黏膜、眼和肝胆等肠外表现。UC 的发病人数较多,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所以该疾病的早发现与早治疗非常重要,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2]。随着对人们对UC逐步深入的探索,不断有新的治疗UC的方法和药物出现,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目的在于尽早抑制并消除结肠粘膜的炎症,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肠粘膜的损伤并保持肠道正常功能,并采取有效维持治疗措施有效控制疾病不复发,防治并发症[3]。以下将对UC的治疗方法进行详细论述。
1. UC的治疗原则
2007年我国IBD诊治规范共识意见中,我们提出的治疗原则要旨如下[4]:(1)治疗前核实UC的诊断,认真排除有因可查的结肠炎,疑似病例应密切随访,勿随意使用糖皮质激素。(2)分级、分期、分段治疗的原则:如诊断标准所示,分级指按疾病的严重度分为轻、中、重度;分期指疾病的活动期和缓解期;分段指确定病变范围以便选择不同的方案、药物和给药途径。(3)参考病程和过去治疗情况选择治疗药物、方案和疗程。(4)序贯治疗的原则:尽早控制发作后应长期维持缓解,防止复发和并发症。建议长期维持甚至终生用药,一般不宜少于3~5年。(5)注意全身情况,不断全面评估病情和预后、确定治疗终点,适时更换治疗措施和选择外科治疗方法。现代治疗目标更高,更需不断评估。(6)综合性、个体化处理原则,包括营养支持、心理和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