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服务配置与管理》是我校装备运维专业军士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是一门面向军士部队岗位的实用性较强的实践类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讲授基于Windows 操作系统的各类网络服务器的搭建、配置与管理,涉及的服务器主要包括 WEB 服务器、FTP 服务器、DNS 服务器、DHCP服务器、 电子邮件服务器和VPN服务器等。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网络服务器的工作原理、搭建和配置方法及基本的故障诊断能力。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讲解这些网络典型服务的工作原理,然后向学生演示网络服务的搭建和配置过程。接下来在实践课上,发布该网络服务器的搭建和配置任务,学生动手完成。学生通过理论课学习网络服务的工作原理及配置方法,在实践课完成老师提出的服务器配置要求,锻炼了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实践能力,为今后回到工作岗位从事网络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服务配置与管理》课程的计划学时为 30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占10学时,实践教学占20学时,实验上课地点为实验机房。教师在讲解某个具体服务时,首先讲授该网络服务的基本原理知识,然后演示配置方法和过程,通过运行服务进一步验证其原理,最后提出实验任务,学生自己完成实验,老师验收并记录成绩。目前,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理论知识讲授的环节,由于部分同学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完全吃透网络服务的基本原理。在后续实验环节,大部分学生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可以完成实验配置的练习。但是,由于对网络服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没有吃透,在独立完成实验任务时,部分同学会出现不知从何下手,不理解刚刚练习的实验配置有什么作用,不能独立完成实验任务。此时,需要老师帮助其对实验任务进行解读,甚至从头到尾再次演示一遍。在实验验收过程中,经常有同学出现,知道这样操作,但不明白为什么需要这样配置的情况。综合下来,这些都反映出学生没有透彻的掌握学过的基本原理知识,对实验原理还没有吃透,造成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还不够。
(二)排除故障的能力差
由于操作系统的复杂性,在实验环节,学生们还会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故障和问题。比如,在搭建DHCP服务器时,常常出现自动获取的IP地址并不是自己配置的地址池中的地址;搭建邮件服务器时,IE浏览器无法打开邮箱服务器的主页等故障。而当配置过程出现问题时,大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不能主动去查询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被动的等待老师帮助解决。这样并不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鉴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以上问题,课程组经过分析认为,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采用较为单一的讲授式和演示教学等方法,从教学成果来看,不是特别理想。完全被动式的听课,学生往往缺乏独立的思考,也很难深入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内涵。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掌握,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为此,课程组在本门课程中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