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反思
1.1 实事求是,因材施教
作为教师,整个教学过程应时刻关注到三个对象,即:教育对象,教学方法,教学成效。[5]作为一名高职教师,应时刻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对象并针对高职学生特有的学情状况来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就是所谓的备学生。与高中教学相比,增加课堂趣味性对于大专教学尤为重要。比如,在讲到“物质的量”这节课时,我会引入一个课前童话故事。让学生自己设定童话故事的场景、人物。学生们一般都兴趣勃勃的说出一些场景和内容:“在森林或城堡里,有一个王子和一个公主”,这样作为童话故事的场景和内容大部分人都会想到。然后用他们自己设定的场景来讲述这个童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个王子和公主,他们彼此相爱,可是公主的爸爸国王为了考验这个王子,让他在半个小时内数完一万粒米,如果完成就把公主嫁给他。可把这个王子给难坏了,请大家来帮帮他。”这样的故事引入使枯燥生涩难懂的化学概念瞬间变得轻松愉快,生动易懂,更容易使学生印象深刻,易于理解。因此,对于大专生的教学,教师应该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因材施教。
1.2 酌情讲授,度在够用。
《医用化学基础》整本教材内容细致繁多,课程安排紧凑但课时安排少。所以根据大专生的客观情况,教师在课程计划时,应适当降低学习难度,课本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因为高职学生的教学目标是面向就业,面向工作岗位,尤其是护理工作的研究性要求不高。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应更偏向医学实操性方向,对于难度过大,内容过深奥的内容应该根据情况简化或删掉。比如,在讲到常用金属及其化合物时,应适当减弱金属化合物化学反应和反应机理的讲解。将金属化合物在医学中的应用作为学生的记忆重点。例如NH4+的化合物NH4Cl在医学上可用于祛痰剂;I+的化合物KI可用作医学常用消毒剂碘酒的配制。这些常用元素化合物的医学用途是护理专业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除了这些贴近生活的内容外,还有大部分生涩的化学原理,例如:在讲到盐溶液的水解和酸碱性一节时,对于盐溶液为什么会呈酸性或碱性的机理,在讲述的时候可以适当简化或者直接略过。重要的是需要学生掌握什么样的盐溶液呈酸性,什么样的盐溶液呈碱性。可给学生总结成简单易学的四字口诀:盐溶液的水解;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都弱双水解;溶液酸碱性;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根据学生情况酌情删减或增加课本内容,更符合高职学生的未来职业特点,即,够用为度。
3.不可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1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
高职学生学习成绩落后大部分原因是自主学习能力差,他们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预习,复习和自学。大部分学生还是仅仅依赖于老师的课堂教学,他们认为在课堂上听讲和完成老师强制性的作业就是学习的全部。在课下根本不懂得如何去练习,复习和提高。无论是传统的教育理念还是现代新型的的教育理念都无不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教师教书育人很重要的一方面。[5]尤其是对于自学意识几乎为零的高职学生而言,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拥有自学能力无论是对高职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是今后参加继续教育的学历提升,甚至未来工作岗位上职业技能的充实都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让高职生很快就在群体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
所以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必须着重强调预习和复习的重要性,可把预习和复习工作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并采取强制性验收的手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此外,教师可推荐相应的工具书给学生,并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使工具书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这更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对于《医用化学基础》这门课来说,《视觉之旅,神奇的化学元素》、《化学基础知识入门》、《常用药物速查手册》等工具书可适当推荐给学生。使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预习和复习课本知识,拓展课外视野。
3.2 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在养成自学习惯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建议。特别是对于自学能力较差的高职学生而言,教师更应悉心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6]
首先,学会阅读是前提。学会阅读是考验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开始思考的前提条件。阅读分重点,阅读分主次,阅读要广泛且不失条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其次,学会思考是关键。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是自学的大忌,看任何读物都像喝白水一样一涌而下不留任何痕迹的阅读是毫无意义的。学生应该在阅读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并学会思考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取有效信息的关键一步。
再次,学会检索是依托。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必须依托检索技能,在海量的信息中如何获取最有用最重点的信息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必备的技能。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最常见的检索工具、网站和方法。使学生拥有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学会调控是保障。调控是学生对自我行为能力的调节和控制作用,比如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和学习行为的维持,以及如何有效的获取有用的学习方法,如何在失败的学习探索中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重获自信的能力。所以学生必须具备乐观的学习心态,并能在肯定中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此外,教师也应该建立更公平合理的评价体制并营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都是培养学生调控能力的关键。
3.3 不断探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更新教学方法,也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新鲜感,使学生在培养个人能力的过程中更有动力。[7]在《医用化学基础》的授课过程中,我探索了两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较为适用。①问题推进式教学。问题推进式教学是教师在课程导入的过程中常常使用到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深入的有效方式。比如在讲到渗透压一节时,我会先让学生打开窗户感受扩散到空气中的味道,列举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扩散现象。然后引出问题,扩散是什么概念呢?扩散是否就是渗透?渗透现象有哪些?渗透现象的概念是什么?扩散和渗透现象有什么区别呢?渗透现象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学生在思考中,借助课本自己学会解决问题。②启发讨论式教学。伟大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8]启发式教学方法这种启发留白的方式,更能帮助学生增加自学能力。比如在讲到有机化学中烃基的命名时,我先详细讲授了烷烃的命名方法,让同学们自己根据烷烃的命名方法总结出烯烃的命名规则,并在第二堂上课的时候首先出几道烯烃命名的题请同学们解答,这种具有挑战性的方式学生们也更有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