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春、柳宝军指出传统家风家训作为中华德育的载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体现在夯实形成健全道德人格的基础、强化道德价值认同和融通两者之间的精神血脉等方面[];韩来庆、张惠元解读经典传统家训,指出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和思想根基[];韩小谦、姚佳彤指出优良家风是个人道德品质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文化滋养[];田旭明从传统家风家训的德性伦理和规范伦理的文化视角,指出传统家风家训有助于彰显和增强道德自觉与时代道德要求。[]
其次,学者着眼于传统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性。高永强指出传统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功能契合性、大众化和时代性的特点,从而梳理了两者可互通的可能性[];牛绍娜、王国喜追溯传统家风家训的历史根源,指出文化同根性和伦理契合性是传统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重要方面;刘颖认为传统家风家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价值体系,强调两者所共同拥有的道德价值取向和历久弥新的育人方法和模式[]。
最后,学者侧重于推进传统家风家训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索。闫平从传统家风家训的经典解读切入,从传统家风家训资源的挖掘和新时代新家风的培育两方面着手去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永强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机制上,通过推动认同客体的抽象性向大众化、通俗化转化和认同主体向自觉性和主动性转化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生根;牛绍娜、陈延斌则从“亚细亚”的文明道路揭示传统家风家训的形成逻辑中,指出从地方家训资源、传统家风家训的现代转换、日常行为养成和五位一体的多元互动等不同方面去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