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持文化引领,明确课程育人方向
从校企文化协同浸润,通过校企同台竞技举办水处理行业技能竞赛,水润学堂专家进校园、入社区等系列活动,延展课程育人育人的广度。专业育人与社会培训并举,增强课程岗位对接程度,据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发展潜力,创新和优化社会培训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将《污水处理技术》课程成果融合用于城镇供排水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 进一步优化调整课程育人实践取向,实现互促共进。
2 培育师资队伍,延申协同育人广度
课程组包括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教师共12人,教授1人,副教授4人,双师比例85%,通过深入探讨,凝练课程中的文化育人元素,与专业技能素养深入融合,同时还在科研创新、班主任工作、实践育人等方面躬亲力行,在言传身教中立德树人。为了提高课程团队文化育人教育水平,教师参加各类文化育人改革专题培训及能力大赛;团队选聘行业专家、企业劳模通过集体备课,筛选课程育人案例,提炼企业岗位核心要素,掌握任务式导入精髓;形成了“行业-企业-高校”课程育人共同体,通过行业专家的榜样精神引领责任担当,以科研教师引导开拓创新,以文化育人教师润色工科课程的人文气息,以工匠劳模传递劳动精神,让专业教育有机地融入文化育人元素,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3 凝练文化育人元素,细致融入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设计思路,我们挖掘了课程的水文化元素融合教学内容,将水资源与中国传统水文化哲学思想融合,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将水处理技术发展史和工匠楷模的故事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思辨能力,在社会热点新闻中,融入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行业技术革新和国家技术战略发展,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信息技术手段与产业结构变革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设计好任务导入案例,确定对应的情境和任务的内容,实现了岗位任务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4 精心设计案例,无声导入典型任务
根据水文化元素精神设计案例,将任务作为驱动,融入典型任务指引,在课前问题驱动启动思考,通过课中任务驱动,达到知识基础学习和技能巩固提升实践要求,课后拓展环节则通过课内外反馈与拓展,结合第二课堂和实践活动钢平台,升华学生思想,领悟信念与精神,实现课程育人的细水长流。课程实践依托真实项目载体完成,通过描述岗位工作过程拆分化解,按照流程制定主要任务,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融入新标注、新工艺、新方法等,文化育人元素贯穿始终。
5丰富教学资源,强化课程育人深度
依托省级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和目前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围绕岗位标准和课程内容的融合与应用为方向,从线上教学平台、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活页教材等方面,通过三教一体合力强化课程育人深度。在模块化课程教学改革中梳理文化育人元素融入岗课赛证知识点。课程视频,制作课程案例素材库,将案例和元素更灵活多变的运用起来。结合新型态教材建设,情境与任务的创设富有文化育人元素,从价值引领,进一步将文化育人导入任务流程完成步骤中,形成贯通任务完成全过程的教材育人特色。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元素挖掘、案例视频拍摄和制作等,成为自身学习课程、岗课融合的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