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
新时代中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涌现出许多动人故事、先进经验。在近日揭晓的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评选中,由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与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从全球2500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这一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
“世界各地都在努力寻找创新方法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改善地球环境。‘地球卫士’们正在带头推动这项工作。他们带来了解决塑料污染的希望,并提醒我们保护自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有关负责人表示。
“蓝色循环”模式自2020年开始在浙江探索,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吸纳沿海群众参与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联合塑料应用企业,并设立“蓝色联盟共富基金”进行价值二次分配,实现生态保护与增收富民“双赢”。
“目前,浙江全省已有6300多名群众和渔民、10180艘船舶及230多家企业共同参与‘蓝色循环’模式,共收集海洋废弃物约10936吨,其中塑料废弃物约2254吨,减少碳排放约2930吨,有效改善了近岸海域环境。”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郎文荣说。
以创新绿色行动防治“白色污染”、保卫蓝色海洋,“蓝色循环”新模式,是新时代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新实践。这一新模式是怎样运行的?破解了塑料污染治理的哪些难点,取得了哪些初步成效?下一步怎样总结经验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