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到地理、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制约,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数字技术的使用和获取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形成信息不对称和数字落差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而“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有助于推动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信息基础设施、数字科技应用、贸易发展、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全方位交流合作,有效缩小“数字鸿沟”。
自2017年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被首次提出以来,“数字丝绸之路”在服务共建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促进科技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与17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23个国家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发起了一系列重要倡议,致力于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
中国大力发展数字技术,在硬件基础建设和数字技术应用获得显著成效,已成为数据资源和数字经济大国。中国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不断促进区域市场开放力度,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并与沿线各国和地区形成利益共同体,进而形成命运共同体。许多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共建国家和地区的数字经济领域的转型与发展,数字足迹正在“一带一路”迅速扩展,形成了数字经济的输出,提高了外贸出口的技术成色。目前,在共建国家和地区已有一大批数字项目落地,领域涉及信息基础设施、数字供应链、智能制造、智慧工程、智慧城市、跨境电商和数字文娱等,为推动共建国家和地区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积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数字交通走廊,多条国际海底光缆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构建起130套跨境陆缆系统,广泛建设5G基站、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智慧城市等,对传统基础设施如港口、铁路、道路、能源、水利等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化中欧班列”、中阿网上丝绸之路等重点项目全面推进,“数字丝路地球大数据平台”实现多语言数据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