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剧中人”,更是思想文化的“剧作者”。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提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的观点,阐明了人民群众在思想观念创造中具有历史主动性。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群众的历史主动性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内生性动力,推动着历史的变革发展。对此,马克思在致路德维希·库格曼的信中指出:“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历史主动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马克思对“巴黎人”的讴歌,客观呈现出人民群众依靠自己的历史主动性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创造进而建立新政权的事实。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是精神生产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一种精神生产,在本质上是人的脑力劳动的结果。但精神生产不是独立的,它源于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并且“随着劳动的社会性的发展,以及由此而来的劳动之成为财富和文化的源泉”。换言之,文化的创新发展是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而展开的,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文化就不能实现进步。因此,文化在本质上是人民群众对象化活动的产物,只有依靠人民群众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样态,才能实现“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而“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这正是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
“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激发人民群众的主动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为文化发展凝心聚力。无论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充分尊重、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文学创作、艺术创作等,谱写了文化发展的新篇章,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毛泽东同志提出,“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他提倡文艺工作者要在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中创作属于“大众”的文化。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汇聚蕴藏在人民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才能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根本上说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实践,群众的实践创造,代表了文化发展的方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就必须把尊重文化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群众作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把群众的实践创造作为源头活水,依靠群众的主动精神推进文化的创新创造,为中国式现代化源源不断注入“文化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