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
林明惠
2024年02月14日08:26 来源:福建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做好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的重要要求。我们需要从价值维度、内涵维度、实践维度三个层面,不断提升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水平和效果。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需要构建不同学段“协同作战”的教学体系,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注重分学段衔接,促进课程目标贯通。学生成长成才是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连续性的发展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针对不同学段,根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具体教学目标”。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科学规划不同学段习近平文化思想教学目标和任务,形成环环相扣的“链条式”育人合力。小学阶段重在引导学生培养文化情感,产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成长为心灵纯洁、人格健全的人。初中阶段重在引导学生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认同的思想意识。高中阶段重在引导学生提升文化素养,增强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把握,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政治认同。大学阶段重在引导学生肩负文化使命的重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者,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挺膺担当。
突出整体性设计,促进教学内容融通。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要将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贯穿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一条主线,树立“一盘棋”的理念,明晰整体教学内容框架,注重不同学段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和阶序性。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抓好教学内容设计,打破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阶段性壁垒,建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教学内容体系,实现不同学段的上下贯通。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以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等为契机,深入开展不同学段主题一致、内容衔接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筑牢信念信仰之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弘扬教育家精神,促进教师队伍联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应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全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最新要求,增进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要推进教、学、研一体化,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协同育人模式。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教学展示、资源共享、结对帮扶、学术沟通机制,发挥大学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支撑优势,带动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搭建交流平台,常态化举办理论研讨、同课异构等活动。针对教学重难点问题,联合开展教研攻关。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观点,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在实践层面,促进学生学思践悟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在体系化阐释、数字化创新、特色化探索等方面共同发力。
坚持系统观念,着力推进体系化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系统观念进行整体谋划,统筹把握其中各环节、各主体、各要素。在工作格局上,协同开展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思政课”等建设,横向形成校内各部门、各学科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网络的有机联动,纵向形成小学、中学、大学的上下衔接。在教学方法上,综合运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用辩证的学理分析、彻底的理论阐释说服学生,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